【摘 要】
:
研究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部肿瘤、壶腹周围肿瘤以及胆管下段肿瘤等疾病的标准术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应用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LPD术后死亡率已降至不足5%,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文献报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44%。已有文献证明,术后严重并发症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中性粒细胞/淋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部肿瘤、壶腹周围肿瘤以及胆管下段肿瘤等疾病的标准术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应用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LPD术后死亡率已降至不足5%,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文献报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44%。已有文献证明,术后严重并发症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能够反映系统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预后的评估,近年来也被证实在结直肠手术、腹部大手术术后并发症中有预测价值,目前,NLR在LPD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支持。研究目的:探讨NLR在LPD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加重的预测价值。探讨其在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方案中的应用,分析NLR在并发症早期干预的最佳截断值,指导LPD围手术期管理。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开展的LPD 495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病理学资料,收集术后第1、3天的CRP、NLR及常用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计数-CRP乘积(P-CRP)。比较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与并发症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 Complication Index,CCI),选取更为敏感的并发症评价系统代表LPD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绘制ROC曲线分析术后炎症指标对LPD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NLR对L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为LPD术后并发症胰瘘、胆漏、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及腹腔感染建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495例行LPD患者中,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0-V级比例分别为52.7%,7.1%,20.2%,14.1%,2.0%,1.8%,0.4%,1.6%;CCI 评分≥26.2 患者 171 例(34.5%)。常见LPD术后并发症胆漏、胰瘘、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和腹腔感染比例分别为14.5%、26.5%、13.9%、23.3%、38.8%。ROC曲线表明在术后炎症指标中术后第三天的NLR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是最强的(AUC=0.647,95%CI:0.597-0.697,p<0.001),术后第三天 NLR 最佳截断值为11.93。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术后第3天NLR升高(≥11.93)仍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OR:2.710,95%CI:1.851-3.968,p<0.001)。对胰瘘、胆漏、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及腹腔感染进行logistics分析,发现术后第3天NLR升高(≥11.93)与术后胰瘘、术后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1)术后第3天NLR升高(≥11.93)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LPD术后NLR升高应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2)术后第3天NLR、CAR、P-CRP对LPD术后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术后第3天的NLR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最强。(3)术后第3天NLR升高(≥11.93)是胰瘘、术后出血及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直接关系着国家公共安全,优质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故障是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故障观测是尽快切除故障的基础,可降低故障危害,保障设备及人身安全。在点多、面广、接线复杂、故障发生频率较高的配电网中,可靠、全面的故障观测对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PMU等新型量测装置为配电网状态观测和故障观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工业生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刀具材料,但是目前传统烧结方式制备Ti(C,N)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存在保温时间长、晶粒易长大等问题。基于材料自发热原理的微波烧结技术近年来用于高温结构陶瓷的制备,具有保温时间短的优点。本文针对所购置的微波烧结设备大尺寸、大功率的特点,通过改进微波烧结保温装置结构、分析在烧结炉腔中素坯高度对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探索制备了一种新型Ti(C,N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偶发瘤(AI)的认识,探究肾上腺偶发瘤诊断治疗的关键与要点,为临床诊疗AI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入住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并行手术治疗的151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近期文献报道加以讨论。结果 1.一般情况:151例AI患者中,男78例(51.7%),女73例(48.3%),平均年龄(53.57±11.54)岁,合并高血压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能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目标。作为直接生产和消耗电能的主要元件,高性能电机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需求日益旺盛,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因其结构简单、高输出转矩、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永磁材料成本上升,如何提高永磁体利用率,设计一款低成本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聚磁式永磁同步电机能够充分利用永磁体,提高电机的
背景: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进展性高致残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临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密切相关,并且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氧化应激激活与ONFH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目前早期股骨头坏死已然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以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展,手术干预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终手段。这凸显了研究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新疗法的重要性。我们之前的
目的:目前针对脑肾蛋白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KIBRA SNP rs17070145)与情节记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并且绝大多数研究都是病例对照研究,且主要研究对象为高加索人,目前尚缺乏在亚洲进行基于人群的该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相关性研究。因此我们拟在中国老年痴呆随机多模对照干预研究(MIND-China)基线的农村人群中进行这一项研究。方法:这项研究包含有MI
“离散”是一个内涵不断在扩展的概念,它从对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这两次犹太战争后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到世界各地的散居行为的研究,拓展到了人类族群移动到任何空间距离的行为。它不但包括地理位置的位移,还包括精神领域的流动。正如“离散”一词还没有一个确切明晰的定义,“离散电影”在海内外研究中的定义问题也是众说纷纭。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研究的主体“离散电影”从主题层面上界定为能够完整地表现以具有
背景: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食管癌的发病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我国作为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主要的病理类型是食管鳞癌。目前早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治疗仍采取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但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5%-20%。因此阐述食管鳞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具体机制,寻找高效且特异性的治疗靶点,从而改善
我国进入新时代,出现诸多新情况,提出了更高要求。公众期盼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生活,部分物业企业没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与居民之间产生了矛盾纠纷,以及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无法满足居民需求,极大的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暴露出我国基层防控力量严重不足、居民参与治理的渠道存在堵点、自治组织发挥作用不够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开始引导居民通过成立业委会等自治平台,实现自我
目的: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约5倍,因此患者需要抗凝预防,术后病人有出血风险,二者相互矛盾。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不同时间应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东院胃肠外科并接受胃肠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并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2名患者,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早期组在术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