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成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出血组,出血组通过向左侧的尾状核注射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对照组与出血组相似,只进针不注胶原酶,每组时间点选定于造模后6 h、1 d、3 d、5 d、7 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水肿区AQP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脑水含量;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微血管灌注法对相应的部位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脑含水量在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脑出血后6 h,脑含水量明显升高,水肿的高峰在第3d,持续1周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在对照组,AQP4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6 h,AQP4mRNA和蛋白质在脑水肿区表达增强,至第3 d,AQP4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高峰,1周后,AQP4的表达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整个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WP=11>高度正相关 (r >0.8281, p<0.01),AQP4的表达与脑水含量的变化亦呈显著正相关(r >0.9157,p<0.01)。相应的病理改变是:在脑出血后1-2 d内为一个逐渐加重的细胞内水肿,到第3 d,脑水肿进一步加剧,出现血管源性水肿,而且有部分组织变性和坏死,第7 d,脑水肿已减轻,毛细血管造影可见毛细血管开始增生。结论: 脑出血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可能参与了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AQP4的表达可能是防治脑水肿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