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3>基混合稀土—镁—镍系多相合金的组织与储氢特性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氢合金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稀土系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已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系材料还存在储氢容量低和电化学性能差等问题;Mg基合金虽然容量高,但动力学性能差、工作温度高,电化学循环性能差;近年来,储氢容量高的AB<,3>基稀土系合金得到了一定重视,其以纯稀土为A组元,但该系合金成本高,耐蚀性能差.为了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本文提出了制备AB<,3>基混合稀土-镁-镍(Ml-Mg-Ni)系多相储氢合金,并研究其储氢性能的研究思想.研究中采用电弧熔炼和感应熔炼法制备了一系列以AB3相为主,而以Mg元素部分取代A组元的稀土-镁-镍系多相储氢合金;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结构随成分、热处理和球磨时间的变化;测定了合金的压力-组成-温度(PCI)曲线、吸氢动力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及电极性能;通过上述研究深入探讨了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开发出了储氢容量达1.8wt%H的,具有潜在商业化应用价值的,高容量AB3基M1-Mg-Ni系多相储氢合金.最后,将研制的合金组装成了AAA型实际电池,并研究了其在电极材料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异氰酸酯预聚物对端羟基的不饱和聚酯进行增稠,通过树脂的粘度、羟值、凝胶时间的变化,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冲击性能和螺线流动实验对SMC的增稠性能、增稠机理、力学性
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以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选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MCM-41介孔分子筛。并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钛、锆等杂原子掺杂的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了XRD、IR、TG、氮气吸附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合成条件对MCM-41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酸、碱性介质中,介孔分子筛合成机理的不同。以掺杂的MCM-41为催化剂考察了其对十八碳醇转化为相应
聚(L-乳酸)(PLLA)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作为骨组织修复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PLLA骨组织修复材料仍然存在力学性能不够理想、细胞亲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与传统太阳电池材料的发光原理相反,其遵守的为反Stokes定则,即频率低波长较长的光源激发出频率高波长较短的光。上转换发光材料自发现以来,现已广泛运用在指示灯,发射器,传感器,生物医学以及国防等领域。由于掺杂稀土离子作为分立发光中心以及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纳米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表面效应会对其上转换发光产生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猝灭荧光,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