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探析——基于“同情-移情”西方情感主义视野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西方近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梳理,试图论证孟子的道德哲学是一种道德情感主义学说。同时,孟子的道德哲学又具有美德伦理学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与西方近代道德情感主义一样,孟子的道德原则也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其本质都是反对私利行为。但我们也可以把他的思想看作是一种美德伦理学。因为他侧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仁”。这些品质是关乎评价一个人是“君子”或是“小人”的原因。这些品质的形成又来源于人的“四端”,尤其是“恻隐”。所以我们又可以把它理解为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基于行为者自身的美德伦理学。其价值就在于倡导一种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厉害己他关系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各种价值上的分歧。坚持这一道德原则,是解决价值分歧的一个理想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依“化”而对庄子哲学中的齐物论、逍遥游以及生死观等展开演绎。笔者首先考察“化”的原始内涵,厘定其本意为“状变而实无别”,并依此义契入庄子哲学。在大化流行中,化
人间佛教在中国已发展了近百年的时间,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都有了广泛的影响,这是佛学界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星云大师就是这一系列人物中的重要一位,他将人间佛教的理念应用到
在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很长时间的解释实践活动。朱熹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他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有大量的文本解释,产生出很多的解释学思想和解释方法。朱熹的解释范
本文通过批评以哈特为靶子的实证主义法学,提出了他的权利论法学。他设计了“原则立论法”,指出人们不但享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而且有先于法律规定的权利之外的权利,这种权利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