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使衡量投入与产出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江西省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对江西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R&D(试验与发展研究)投入不同支出主体: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其他研发组织经费与人员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效应差异,为江西省合理分配R&D资源,促进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首先,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江西省和其他中部省份(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R&D投入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情况,透析江西省R&D投入现状。结果表明,江西省无论是R&D投入数量还是投入强度,都与其他四省存在较大差距,充分体现江西省当前R&D投入不足的现状。选择投入强度与江西省较为接近的河南省作为具体对比分析对象,比较两省R&D投入支出主体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江西省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在全部经费中的比例高于R&D人员投入在所有人员中的比例;同时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经费占比低于R&D人员占比,且差距不断扩大。而河南省各主体R&D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例与经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江西省R&D资源配置不均衡、R&D投入不足。其次,通过选择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资产总量、企业单位数作为投入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作为产出指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利用DEAP2.1软件测算江西省2001-2015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方面处于波动增长状态。利用Eviews软件探究江西省不同R&D主体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部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院校R&D投入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各个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工业企业R&D投入对技术进步有滞后的正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促进作用,R&D人力资本对规模效率存在滞后的正向作用。其他科研组织R&D投入对TFP存在不显著的制约作用。最后,为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业企业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优势,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通过加强金融、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制度改革,完善R&D制度体系建设;通过拓宽R&D活动主体资金积累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全省R&D投入;通过鼓励官产学研联盟,引进与培育R&D人员,推动社会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