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矿石烧结中,残存于烧结矿中的碱金属元素易导致高炉结瘤、炉衬侵蚀等问题,影响高炉生产运行,进入烟气的碱金属元素还会加剧微细颗粒物排放。在燃煤领域,较高的碱金属钠含量导致准东高碱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炉内结渣、受热面积灰沾污和高温腐蚀以及颗粒物排放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个过程中碱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以及缓解碱金属相关问题的工艺措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挥发-冷凝实验装置进行小型烧结实验,对比研究碱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矿石烧结中,残存于烧结矿中的碱金属元素易导致高炉结瘤、炉衬侵蚀等问题,影响高炉生产运行,进入烟气的碱金属元素还会加剧微细颗粒物排放。在燃煤领域,较高的碱金属钠含量导致准东高碱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炉内结渣、受热面积灰沾污和高温腐蚀以及颗粒物排放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个过程中碱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以及缓解碱金属相关问题的工艺措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挥发-冷凝实验装置进行小型烧结实验,对比研究碱金属元素在以木炭和焦粉为固体燃料的铁矿石烧结中挥发迁移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挥发至烟气中的气态碱金属物质主要为氯化钾,其次为氯化钠。碱金属元素在床层温度达到临界温度后开始释放,挥发迁移行为主要发生在高温燃烧层内。碱金属元素在烧结床预热层中存在冷凝沉积现象,预热层上部邻近火焰锋面,导致床层温度较高,该处碱金属物质的沉积量较少且部分颗粒存在熔融现象。预热层下部温度较低,此处碱金属沉积物的颗粒尺寸较大,且相邻颗粒间呈现聚并现象。烧结烟气中的碱金属氯化物被捕获并富集在下部床层后,对床层内原有碱金属元素的氯化脱除产生促进作用。其次,研究了烧结工艺参数对碱金属挥发迁移行为的影响,含铁粉尘比例升高使得碱金属脱除率升高,但其在烧结矿中的含量也升高。增加固体燃料配比可促进脱除过程,木炭烧结工况下脱除效果不及焦粉,这源于二者化学成分及微观形态的差异。氯化烧结工艺下,烧结矿中碱金属含量降低,木炭烧结工况下碱金属元素的脱除效果相较于焦粉烧结工况更为理想,在生物质替代焦粉进行铁矿石烧结的过程中应用氯化烧结工艺缓解碱金属相关问题是烧结工业未来发展的可行方向。最后,采用酸浸插层剥离方法对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该方法可有效剥离层状结构,提高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促进物理吸附;通过剥离过程的脱羟基作用及酸浸过程的溶蚀作用,增加碱金属活性吸附位点,促进化学吸附。借助煤粉掺烧实验,发现酸浸插层剥离改性高岭土对碱金属钠的捕集能力优于插层剥离改性高岭土及原高岭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燃烧温度和添加比例的影响。通过气态碱金属钠的吸附实验,对比了各高岭土样品对氯化钠蒸汽的吸附过程,同时应用四种吸附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并进行速率控制步骤和反应动力学分析。添加高岭土后的煤灰熔融性分析表明,改性操作可有效降低高岭土掺烧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混煤灰的熔融温度伴随着高岭土添加比例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最佳添加比例应根据燃烧过程的排渣方式等参数确定。
其他文献
超材料(Metamaterial,MTM)是一种具有负折射率、逆多普勒效应等特殊性能的人工电磁材料,其物理性质是自然界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正是由于其独特的电磁特性,从它提出至今,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微波器件的设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运用超材料设计的滤波器与滤波天线可以很好地满足通信系统对于器件小型化、集成化与可调节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超材料的研究现状与5G通信技术的发
高性能计算为材料模拟领域中的新型应用提供批量作业的性能支持,随着它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还为材料模拟摆脱了精确与效率无法同时兼顾的困境。然而材料模拟应用环境依赖较多,编译安装过程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将深度学习框架引入到材料模拟领域后,其基础环境变得更加难以维护,即便在同一应用的不同版本之间也会存在数据不兼容等问题,实验结果往往难以复现。使用容器技术能够解决环境部署混乱、软件依赖冲突等诸多问题,但是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与日益严重的化石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实现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在众多品类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因其来源广泛、产物无污染等特点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光伏发电和光催化为代表的光利用技术和以热发电、热化学循环为代表的热利用技术。而将太阳能分波段利用,
目的探讨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大鼠体质量及脂/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Blank)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壮骨止痛胶囊(ZGZTC)组和雌激素(EV)组,每组6只。OVX组、ZGZTC组以及EV组均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仅在卵巢周围切除相应体积的脂肪。ZGZTC组(567 mg/kg)、EV组(0.21 mg/kg)灌胃相应药物,Sham组和
作为新兴发展的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具备一系列独特优势,能满足新能源产业的一些应用对能量储存的发展需求。MnO_2由于无毒无害和储量丰富成本低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赝电容电极材料之一。MnO_2的低电导率严重影响了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与高导电基底复合从而提升电化学性能。然而,以往研究中表现出优异性能的MnO_2复合电极往往是MnO_2质量负载较低的超薄电极,达不到实际应用的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其中沟谷作为径流与泥沙的主要源区,贡献了流域内绝大多数的水土流失。沟谷中普遍存在的黄土洞穴,是黄土区独特的地貌现象,产生并搬运了沟谷中近半的径流与沉积物,是黄土区重要的侵蚀过程。量化分析黄土洞穴发育的地形条件与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黄土洞穴的发育机制及其与其他侵蚀过程的联系,从而为更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提供科学支撑。受限于以往的测绘技术与地形数据分辨率,黄土洞穴发育地形条件与影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具有压缩耗功低、叶轮机械紧凑、循环效率高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熔融盐储热是S-CO_2布雷顿循环常见的储热形式。受熔融盐分解温度的限制,循环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600℃,因此循环热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所以选择与S-CO_2布雷顿循环高效运行工况相匹配的储热系统,并对光-储-电整体系统流程进行设计与优化具有工程实践意义。本文建立了耦合CaCO_3/CaO储热的S
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一个活态延续的景观系统,其中既有已中止发展的文物,还有仍在继续发展演变的传统,景观结构复杂。论文从文化景观视野研究传统村落遗产景观的价值内涵。首先,论文绪论部分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传统村落景观的概念、传统村落景观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选题价值。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阐释了传统村落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由各要素相关联的景观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景观构成要素分析了村落景观类型
禾草/白三叶草地是我国南方主要混播类型之一,在当地草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往研究系统分析了禾草/白三叶草地植物种间关系、养分、群落构成和草地稳定性等,但不同退化程度禾草/白三叶草地比较分析相对缺乏,进而其退化过程中草土敏感指标及植被和土壤演变规律尚未明晰。本研究以云南寻甸和贵州灼圃禾草(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种群(主要禾草分蘖密度、质量及株丛分蘖数,白
随着全球一次能源的主要消费者火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升级,作为承担煤粉研磨、分离、分配输送等重要功能的辅机系统的制粉系统被提出了更高的节能降耗要求。而其中一次风的调控对整个系统及机组运行的是否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节能环保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其综合优化是新时期大型燃煤机组制粉系统优化亟待探索的领域。本文主要针对某配有MBF-23型中速磨煤机的制粉系统中一次风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并采用数据分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