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一对韭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蕾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了韭菜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时期以及败育方式。并通过测定其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丙二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IAA、GA、ABA、Z+ZR四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讨论了各种生理生化指标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此外,本实验利用两个雄性不育系作母本,与9个品系杂交组配了18个杂交组合,并进一步调查其产量,分蘖数、株高、叶宽、叶鞘长、叶鞘粗等性状,探讨了韭菜雄性不育系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价值。
结果表明:韭菜败育分两种类型,均与绒毡层发育异常有关。韭菜花蕾中可溶性糖、蛋白、游离脯氨酸等营养物质在不育系中均表现亏缺;花蕾中POD、CAT、SOD活性表现为不育系低于保持系,MDA含量表现为不育系高于保持系,且不育系MDA含量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韭菜不育系花蕾中IAA、GA亏缺,而ABA、Z+ZR含量较高。韭菜杂种一代超亲优势最大值为225.94%,产量与分蘖数关联度最高。不育系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特殊配合力较好的组合中,至少有一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不育系3A的配合力较好,可能为优良的母本材料。育种时应先选择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亲本,再选特殊配合力好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