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的诗教,独到地发现了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具有审美功能、道德内化功能,及对人格塑造的基础性。然而古代的诗教过度抬高了它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对诗歌的阐述中这方面过度夸大了,因而有政治化和道德泛化的倾向。在现代教学理念中,除了朱光潜先生曾对感性生命较重视外,感性本身的价值常遭忽略,造成诗教感性与个性的相对缺席,学生其实离诗歌很遥远。诗歌不应该只是供我们凭吊的文化遗产,它更是后人学习语言汲取精神的宝库。笔者希望对吸收传统诗歌教学的优点结合当代学生的个性、感情、认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最终构筑审美素质。 本文第一章对中专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各个层面的分析。当前中专诗歌教学陷入举步为艰的境地。这当中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学校对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认识的偏差,也有诗歌教学方法的陈旧。作者期望通过对问题的揭示,让我们去思考改变的方法。第二章解读了诗歌语言所独有的韵律美;含蓄美及表层的语言所能传递的深层思想,揭示学生能从诗歌中感受到独有的语言魅力。第三章从学生心灵成长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在审美观照下的诗歌教学能给内心世界正逐步丰富、成长中的他们提供怎样的情感滋养及人文精神。第四章是论文的重点,是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诗歌的节奏的体会、文字的推敲、意象的分析掌握再上升到情境的感悟,触发学生自身的生活体会,激起他们对生活的联想,从而对语言、诗歌表现的情感与人生进行审美化的思考。第五章谈了审美兴趣对诗歌教学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是诗歌教学的保障。具体分析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美学的观点结合传统的诗歌教学理论来照应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的感觉、情感、想象、直觉等感性方面发展结合起来。注重美的熏陶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总之,达到诗歌阅读的审美化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面,也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我们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