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完善术中甲状旁腺评分系统,进一步验证该评分系统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并通过该评分系统预测甲状腺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情况。方法:完善术中原位甲状旁腺评分系统及甲状旁腺移植评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5年03月至2016年02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9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30%),女性患者42例(70%)。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43.25士11.33)岁。根据手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合并病灶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B组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合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监测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血钙值及术后12-24小时、术后2周的血PTH、血钙值。本研究中以术后2周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2)与术前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0)的比值,来评估甲状旁腺的功能受损情况。同时根据上述的甲状旁腺评分表,对每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评分,并计算出经过手术治疗后的甲状旁腺评分与术前甲状旁腺评分的差值。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规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将术后两周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与术前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比值(PTH2/PTH0)定为Y轴,把甲状旁腺评分的差值定位X轴,描绘二者的散点图,利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者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规定P<0.05时两者线性相关。使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以甲状旁腺评分差值为检验变量(Test Variable),术后2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定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结果为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作ROC曲线分析,规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2周的血PTH、血钙与术前的血PTH、血钙进行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两周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与术前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比值(PTH2/PTH0)与甲状旁腺评分的差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根据二者散点图提示可能存在相关性,求相关系数R=0.460,P<0.05,有统计学意义。3.用相同方法我们可以求得A组R=0.522,P<0.001(见图2、表5);B组R=0.385;P<0.05(见图3、表6)。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标准误0.078,P 0.007,说明由甲状旁腺评分系统推断术后旁腺功能情况与实际符合。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势必会对甲状旁腺的功能产生影响。2.术中甲状旁腺评分系统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状态的预测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同时有利于未来可能的二次手术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3.术中甲状旁腺评分系统在下甲状旁腺评分方面有待进一步临床病例研究进行改进。同时需放宽对于下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