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流域非点源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另外,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水循环的时空变化,导致极端降雨径流事件频发,进而驱动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变化。持续增长的污染物质随降雨径流迁移扩散,加剧河湖水库等水体水质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甚至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并深入探索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具有紧迫的现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流域非点源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另外,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水循环的时空变化,导致极端降雨径流事件频发,进而驱动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变化。持续增长的污染物质随降雨径流迁移扩散,加剧河湖水库等水体水质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甚至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并深入探索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非点源污染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方法体系,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丰富,也可为气候变化下流域非点源污染精细化防控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和支撑。本文以典型小流域—库区流域—飞来峡流域多空间尺度非点源污染模拟与评价为研究基础,以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为主要研究手段,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结果,探究北江流域降雨径流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变化规律特征,基于平均浓度法将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近似作为典型日污染物浓度,解决场次降雨数据与SWAT模型日尺度之间的尺度不匹配问题,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验证。结果表明,NH3-N和TN等易溶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SWAT模型对小流域径流过程和典型日污染物负荷的模拟效果较好,径流模拟率定期和验证期NS系数分别为0.85和0.73,相对误差分别为-5.28%和-14.28%;在典型日非点源污染模拟上,SWAT模型对于雨强高和雨量大的典型日模拟效果最佳,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雨强较低时模型表现较差。(2)针对飞来峡库区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情况,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库区流域各污染来源的负荷比及各镇区的非点源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库区流域4种污染来源的负荷比排序为生活污水(57.79%)>畜禽养殖(38.13%)>种植业(2.38%)>水产养殖(1.69%);10个镇区的污染负荷比排序为石灰铺镇>大站镇>英红区>望埠镇>黎溪镇>西牛镇>连江口镇>水边镇>飞来峡镇>英城镇,其中,石灰铺镇和大站镇负荷比均接近20%;聚类分析结果亦表明,库区流域中上游的镇区污染程度非常高,如大站镇、石灰铺镇、望埠镇和英红区等,需进行非点源污染重点防控。(3)基于SWAT模型模拟飞来峡流域日、月尺度径流,并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计算,探寻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非点源污染优先控制区进行有效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出口处日尺度径流NS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85和0.77,月尺度则分别高达0.96和0.80,体现了SWAT模型的高精度和高适应性;在污染物模拟中亦然,出口处NH3-N率定期和验证期NS系数分别为0.775和0.633,TN则均为0.589,相对误差均控制在25%以内;NH3-N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人口密度大、生活污水散排多的主河道地区,而TN浓度较高的区域则位于武水流域、浈水上游、连江上游及滃江流域中部等耕地多、施肥量大的区域,表现出强烈的地区差异;从季节上看,NH3-N和TN的污染程度排序同为春>冬>秋>夏;特级控制区多位于武水上游、连江上游东部和浈水上游,一级控制区多位于武水中下游、南水流域和连江中下游,二级控制区则多位于滃江流域、流域中部和锦江流域。(4)采用改进的分位数映射法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的输出降雨进行偏差校正,包括降雨日数和降雨频率的校正,并利用SWAT模型与极端降雨径流指数,预估流域内极端降雨径流事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改进的分位数映射法对RegCM的输出降雨校正效果非常显著,有效地消除了虚假微量降雨,也增强了各GCMs捕捉流域降雨特征的能力;预计流域内未来极端降雨事件将有所增加,从中远期未来RCP4.5情景下RX5day、SDII和近期未来RCP4.5情景下R20、CWD等指数的表现可知;预计流域内未来年均径流量将增加10%以上,中远期未来RCP4.5将是增量最大的情景。(5)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深入探索流域未来时期非点源污染的变化,并结合基准期优先控制区识别结果,有效识别未来时期非点源污染优先控制区,从流域尺度和行政单元尺度分析年度和季节性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在近期未来和中远期未来均有所加剧,近期未来的加剧程度高于中远期未来,RCP4.5情景下的加剧程度高于RCP8.5情景;锦江流域、武水流域下游、南水流域、连江流域上游等地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率较高;S级和A级控制区在流域尺度上多位于南水流域、武水流域下游、锦江流域右岸和连江流域上游等地,行政单元尺度上则多位于乳源县、仁化县西南部和宜章县、连州市和韶关市等地。
其他文献
随着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大规模能量存储的兴起,社会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具有更高比容量、安全性能和更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方向。电极材料作为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高性能电极材料研发成为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提升的有效解决方案。黑磷(BP)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259
乳酸菌是发酵食品中常用的发酵剂,近年来,消费者对新型功能性饮料的需求增加,利用乳酸菌制备发酵功能性饮料已成为研究热点。Schleiferi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M1是本课题组前期从自然发酵的豆腐乳清(Natural fermented tofu whey,NFTW)中分离的1株乳酸菌,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发酵豆乳并产生良好风味的性能。因此,本论文旨在对Schleifer
训练和管理,是军事实践的一体两面,既区分又交集,相互深刻影响。训练,在先秦主要对应教战,唐宋主要对应教习,明以后用语用义渐与今相似,人民解放军政治教育与古代练心概念相似、又与军事训练相对等而区分,总的看,训的范围逐渐内敛,越来越纯粹、专业。管理,在字词上主要对应古代管、理,本意是执掌制约、法的实现,在内涵上主要对应古代“以军法治之”,但古代兵刑同源、军法重刑,且以法辅礼制,法的涵义相对狭隘、单一,
氢是一种洁净、高效的能源载体,有望在未来清洁能源经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实现氢能的规模化应用面临着制氢、储氢、用氢等环节诸多严峻的科学/技术挑战,其中储氢环节因需同时满足多重苛刻技术指标而最具挑战性。近年来,化学储氢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突破储氢“瓶颈”提供了契机。在已知的化学储氢材料中,水合肼(N2H4·H2O)因具有储氢密度高(8.0 wt%)、材料成本低、化学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以及分解
蒸发式冷凝器通过喷淋水在换热管表面蒸发的气化潜热带走冷凝热,其结合了风冷式和水冷式换热器的优点,具有高效的换热性能及紧凑的结构。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为水平横管布置,管内制冷剂冷凝时会在横管底部积存较厚的制冷剂液膜,而管外喷淋水也会在横管管外底部积留水膜,因此恶化了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本文结合降膜流动过程的优良换热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竖管蒸发式冷凝器结构,制冷剂能在竖管内降膜冷凝而喷淋水在竖管外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启动快、零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绿色能源技术。当前,耐久性仍然制约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作为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水、热管理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均热板的热管理方法以及基于脉动流的水管理方法,并从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面探究了均热板和脉动流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驱动系统广泛应用于车辆、数控机床、机器人和水下航行器等重要机械装备。然而永磁同步电机扭转振动会损害装备运行的稳定性,增大振动噪声,影响装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谐波,减小扭转振动,对于重要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本课题以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驱动系统为对象,研究了电气相关谐波的闭环传递机理以及扭转振动控制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推导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
蛋白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与功能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摄食后,蛋白首先被胃蛋白酶分解,再进入小肠和血液循环,发挥供能和其他功能作用。然而食品基质的结构特性、组分以及胃蛋白酶在食品基质中的扩散行为都会影响蛋白基食品的胃消化特性。大豆蛋白是当今消费量最大的植物蛋白,其营养丰富、加工性能突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但大豆中存在高活性的脂肪氧合酶(LOX),在贮运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蛋白质氧化,引
化工园区内聚集着较多的石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质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在各类自然灾害影响下极易诱发一连串的次生衍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对于这一类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灾害事件,国际上将其定义为Natech(Natural Hazard Triggering Technological Disasters)事件。自然灾害与其次生衍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会破坏园区内的危险设备单元,导致多米
随着车辆对功率密度和服役寿命等要求的提升,变速箱传动齿轮的大负荷运行使其极易产生磨损和疲劳损坏,严重降低了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论文针对高功率密度变速箱用新型传动齿轮材料17Cr2Ni2MoVNb钢,利用SEM、TEM和EBSD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不同强化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开展表面喷丸和超声滚压强化工艺参数对材料的显微硬度、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研究,并优化表面强化工艺参数,提出表面喷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