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得到了体现,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生成性教学,正是在这一改革浪潮中被推到了前沿,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本研究的生成性教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生成性的教”和“生成性的学”。“生成性的教”是指教师在教的方面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生成性的学”是指学生在学的方面应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借助新旧知识和经验的交互作用而生成。本研究通过相关资料的文献研究,挖掘与提炼一些主要结论,概括与总结一些重要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围绕研究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观察、研究者的行动,对生成性教学的运行方式进行一定的研究,进而追踪生成性教学的一般策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等情况,对“生成性的教”与“生成性的学”的联结纽带——生成性资源进行一定的研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建议,进而试图探寻它对生成性教学的影响。对生成性教学的运行方式,本研究总结出了它如下的运行“路径”:知识生成需要“生成场”;问题是知识生成的思维动力;生长点、脚手架是知识生成的条件;知识生成需要精制策略与组织策略。在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挖掘、利用等方面,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充分认识生成性资源的教学价值;积极挖掘、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努力提高生成性资源运用的教学智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总结出生成性教学的一般策略:生成性教学教的策略——启发策略;生成性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生成性教学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成性教学学的策略——探究性学习。上述结论不但是对已有的生成性性教学是一有益的补充,更澄清了一线教师们对生成性教学认识上的模糊,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积累了经验。而一线教师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生成教学观,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将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