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更好地吸收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扩散,是目前各个国家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国际间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而台商直接投资除具备外商直接投资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大陆投资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台湾农业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投资,向大陆地区扩散的现状、机制及特征等,是对现有技术扩散研究、农业研究及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与拓展。随着台商对大陆地区农业投资的不断发展,其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投资态势必将有所转变,而农业投资区位选择及其技术扩散,与地区自然条件等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及其技术扩散的现状、趋势及驱动机制等,将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文章首先充分对比了两岸农业及农业技术发展的历程、禀赋及现状,认为闽台间具有相似的农业发展条件及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具有较大的农业产业转移与合作潜力。通过长时间尺度的台商在大陆及福建省农业投资的时空格局研究,结论表明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整体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从投资累积量看,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显著集中于沿海地区,其空间格局呈“T型”分布,以沿海与长江经济带为主要轴线,在沿海地区以广东与江苏为双核心,同时沿闽、浙两省形成双核心的“过度地带”;而在福建省内的台商农业投资则显著集中于福州、漳州两市,在空间格局上呈现集聚—分散—再集聚的变化态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侧重从地理学视角,以地理学研究范式研究台湾先进农业技术在大陆及福建省内的空间扩散,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种空间尺度对比分析台商农业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机制、途径与模式,得到结论如下:①在宏观尺度下,开放因子对于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FDI、TDI及闽台农业贸易对于福建农业均存在持续的技术溢出,但其溢出效应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却存在变化,体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闽台农业贸易是主要溢出渠道,闽台贸易则在闽台全面开放阶段方显示出其对福建农业的显著溢出效应。②在中观尺度下,台商农业技术扩散表现出独特的时空规律。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并随之带来的新品种技术,其时间维度的扩散符合“S型”曲线发展,技术扩散速率的变动符合“钟型”曲线变化,但其扩散周期较其他果树品种更短,且扩散发展迅速,目前扩散已进入平稳发展期。而空间维度扩散,则由于其非政府主导、较少市场经营机构参与的扩散机制,表现为在福建省内形成以一级扩散源为主,叠加二级扩散源扩散效应,呈蔓延式接触扩散与跳跃式扩散并存的扩散格局,而影响技术扩散强度及效果的主要因子有农业投入及地区政府推广机制,同时距离因子、技术扩散源的技术保护对技术扩散也存在显著影响。③在微观尺度下,通过台商农业投资的技术源(台资企业)及技术受体(本地农户)研究,认为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透过多向联系、劳动力流动效应及示范效应多种渠道产生技术的溢出,而其溢出效应的独特性表现在:以“前向溢出”为主的产业链方向的溢出效应,且劳动力流动的溢出效应对于台资企业的影响较小。而形成上述特殊的溢出效应,与台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技术保护策略有关,还与本地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与公司战略有关。而技术受方的采纳行为,则与家庭劳动力、兼业情况、作物种植现状及种植历史等因子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及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