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微观交通仿真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观交通仿真以驾驶员-车辆为基本单元对交通流进行模拟,能够真实地描述车辆的跟驰、换道等微观行为,被认为是当前分析和评估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方案最为有效的方法。然而,随着仿真路网规模的增加和微观仿真模型的不断精细化,现有的串行仿真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仿真的实时性要求。而并行微观交通仿真将并行处理技术与微观交通仿真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规模交通路网的仿真速度。   本文针对并行微观交通仿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有效提高并行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运行效率。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提出了基于ArcGIS电子地图的大规模仿真路网自动生成模型。通过对ArcGIS电子地图和微观交通仿真系统USTCMTS2.0的基础路网对象数据结构分析,实现了ArcGIS电子地图到USTCMTS2.0仿真路网的转换,并以合肥市电子地图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方法自动生成的仿真路网可以满足微观交通仿真的基本要求。   2)提出了一种负载接收者发起的分布式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并在USTCMTS2.0的并行版本上实现了该算法。以高性能计算机KD-50-I-E为平台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动态负载平衡算法提高了并行仿真系统的负载均衡和并行性能。   3)深入研究了微观交通仿真的路径选择模型,针对大规模路网的并行微观交通仿真设计实现了多步路径选择模型,并描述了该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
其他文献
在过程工业中,由于分散控制系统的大量使用,传感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快速进步与发展,使得各种过程变量的监控变得越来越容易。由于分散控制系统中监测节点的添加
所谓变结构控制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起初主要研究的是单输入高阶和二阶系统到状态空间线性系统。通过50多年的发展,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不断更新,积累了多种变结构控制方法,而被认为最有发展空间的就是具有滑动模态的变结构控制。并且它在控制无刷直流电机、机器人、PWM整流器等中被广泛使用。这种控制方法的原理是切换控制量使得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因此它对于系统参数摄动以及外部干扰有着很强的鲁棒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不断普及,当代社会对身份认证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单模态生物特征的防伪性不强、区分性不高等缺点,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的多种特
造纸业为人类文明成果起到传承与保存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支柱性产业。现代造纸工业正向高速方向发展,纸幅宽度可达12米,纸机速度高达30米/秒。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