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土地利用行为的不断深化,生态环境受到的干扰和破坏日趋强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逐渐减弱,生态脆弱性不断提高,生态脆弱性相关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VSD模型构建冀东北山区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与模拟框架,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评价研究区2002、2009、2015年生态脆弱性,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后模拟生态脆弱性的不同情景,旨在探究青龙满族自治县生态脆弱性状况,进而提出降低生态脆弱性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研究区科学制定生态整治策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有:(1)研究区生态环境朝着良好态势发展但形势仍不容乐观,西部、北部、中部和中南部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区域,同时应加强东北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期生态脆弱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3944、0.3827、0.3794,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时两时间段内高、重度脆弱区面积大幅下降,微度脆弱区面积大幅上升,说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朝着良好态势发展,但2015年仍有大部分区域处于生态脆弱严重区,形势不容乐观。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北部、西部、中部和中南部高,东部和西南部低的格局,并且2015年重度脆弱区质心分布于县域西北方向,因此上述区域仍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区域。研究期限西部、北部的生态脆弱性呈降低趋势、东北部生态脆弱性呈升高趋势,同时青龙满族自治县生态脆弱性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因此应加强东北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2)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显著,合理开发未利用地、杜绝耕地撂荒等行为、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是研究区降低生态脆弱性的有效途径。研究期限内,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的区域,生态脆弱性除未利用地外均以不变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生态脆弱性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其他地类转为林地,能够显著降低生态脆弱性,而转为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能够显著提高生态脆弱性。原有林地的毁坏和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提高,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和大面积植树造林是研究区生态脆弱性降低的重要原因。(3)基于OWA算法模拟的生态脆弱性不同情景,可以为研究区不同阶段发展战略的拟定提供参考。通过模拟不同情景生态脆弱性状况可以看出,随着决策系数的加大,体现了决策者从乐观到悲观态度的转变,研究区生态脆弱性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恶化。在此基础上,基于理性风险区间[0.8,1.2],预测出经济优先、维持现状、生态优先三种政策导向下生态脆弱性情景,为研究区发展战略的拟定提供全面的决策参考。本研究可以为冀东北山区县域生态脆弱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青龙满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