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形式、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培养模式等不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南疆三地州(即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同)是新疆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也是贫困发生程度较深地区。要推动南疆三地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快本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强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实现本地区农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本文以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大规模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南疆三地州的地理、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受教育状况;随后对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地描述和分析;并且通过构建数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意愿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为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教育基础逐步形成、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资金补助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接受意识逐步提高。影响农民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看法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够、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育内容陈旧及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南疆三地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选择主要体现为学校和政府合作、学校和市场合作、学校和学校合作、学校和站所合作四类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