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公众需求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供给已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迫切需要供给机制的改革完善,来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西方各国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调整政府职能定位和重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核心,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带来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我国内部市场力量的强盛、社会组织的成长、公民力量的崛起也为政府寻求合作伙伴、改变供给方式带来了现实基础。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多元化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公益创投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再造及革新供给机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单一主体的供给模式被打破,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也将迎来深刻变革。本文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分解为包括政府机构、市场营利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四方面主体构成,以及决策机制、生产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三层面的运行机制。从主体结构及运行机制入手,阐述各主体特点及相互关系、各主体的适用性选择,以及运行机制的构成特点,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分为政府垄断供给机制阶段,市场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引入阶段,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阶段,以及一主多元的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阶段。基于历史视角,进一步概括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主要问题,包括供给目标偏离、供给主体作用不到位、供给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在此背景下,以南京为个案,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成,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直接供给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公益创投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等方面,对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经验做法,包括养老服务为代表的多元供给机制、幼儿助学券为代表的“补需方”机制、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机制以及鼓楼区“微幸福”供给机制进行概括。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南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展开评估,发现南京市供给机制在供给效率、公众需求响应、社会资本和资源整合、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都有所优化,但仍然存在供需匹配度不够、政府主导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基于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历史视角到实践视野、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重塑价值理念,提出基于需求导向和供给方的改革方向,重点完善多层多元治理机制、整合性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及公众导向的决策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