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型的城市群规模随着近年来我国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扩大,区域间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也成了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而交通一体化也是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群之间需要大运量、快速、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实现城市间的快速联通,而拥有这些特征的区域轨道交通便是城市群之间最好的交通联络方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已成规模,但区域轨道交通建设仍有待提升,加强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以避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站城不融合、轨道交通客流量少、以及轨道交通单一通勤功能等问题。为了实现城市群间的协调发展,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多项目标,需要对区域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地域空间的互相融合进一步探究,探索其发展新策略,并提出相应建设意见,以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提升远郊城市发展、解决中心城区人口问题以及推广公共交通出行等。本文以研究区域轨道交通与区域轨道微中心为基础,查阅国内外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融合相关文献,并学习其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结合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相关内容,对实现区域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有效途径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轨道微中心”理念,并提出轨道微中心站点土地集约、功能复合、交通规划、地下空间利用、公共空间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规划策略。同时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平谷线对沿线区域的影响,从宏观中观微观进行论述,依托分析对平谷站剔除规划策略。论文旨在通过研究区域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地域空间的融合策略,为北京市区域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轨道微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并通过平谷站轨道微中心策略的提出,为平谷线沿线站点提供建设与发展思路。论文内容总共分为五个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重点阐述了区域协同的研究背景,确定了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阐述了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同时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论述论文运用方法与整体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主要对相关理念进行了研究论述,同时结合案例对站点建设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于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建设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发达地区的站点建设案例,最后分析总结轨道微中心建设经验。第三部分对区域轨道交通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轨道微中心进行了进一步的内涵解读,最后对区域轨道微中心提出规划策略。首先,通过对区域轨道交通概念与特征以及线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其次,提出“轨道微中心”理念,并对其内涵、概念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依托内涵解读以及文献查阅总结轨道微中心发展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论述区域轨道微中心在土地、功能、交通、地下空间利用、公共空间以及运营管理等不同方面的规划策略,为北京市以及我国区域轨道微中心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第四部分依托平谷线整体研究分析,对平谷站案例提出相应规划策略。首先对平谷线进行大体的研究分析,了解平谷线的引入方案与特征,接着分析平谷线的建成会对沿线城市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前瞻性分析平谷线的建成除了带给沿线城市的积极影响外,会有什么潜在性的问题,以便后面规划去避免问题发生。接下来细化到平谷站,先从站域的上位规划,站域自身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平谷站轨道微中心建设的相关优势;最后,分别从土地、功能、交通、地下空间、公共空间以及运营管理等不同方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为平谷站实现轨道微中心建设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和参考。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首先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得出轨道微中心建设相关结论,并提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我国区域轨道交通微中心建设展望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