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是现代化城市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保障居民生活、化解社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将影响到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发动居民进行社区参与,即居民的主体性作用。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形成居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高度的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发展的必要保障。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只有广大社区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才能真正发挥居民主体性的独特力量,实现社区善治。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中出现参与度不深、参与领域狭窄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主体性不足。要破解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瓶颈,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必须积极培育社区居民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居民主体性。本文以Z社区为个案,重点关注社区社会工作如何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法和技巧的介入促进居民主体性提升。研究发现,L社工机构的实务工作大体上可分为居民、社区自组织、社区居委会这三大层面。针对居民层面,经过需求调查将居民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居民设置了多样化的、特色服务活动;针对社区自组织层面,以社区原有的老年人组建的小团体为基础,大力培育各类社区自组织,并成立社区文化联合会;针对社区居委会层面,开创共享集市常态化为民服务平台,打造了“党建共享家”这一制度化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在社工的引导之下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相互促进。实现了社区与居民的三方联动,共同促进了居民主体性的提升。研究发现,在推动居民主体性提升的过程中,社区社会工作在居民和社区两个层面发挥作用,“情感服务度”和“社区整合度”是居民主体性提升的关键。本研究尝试提出提升居民主体性的社区社会工作介入路径,为解决当前普遍的居民社区参与不足问题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