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在政府公共管理的领域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对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而保证我国电子政务中公众的积极有序参与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对于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有着很大的推动力量。由此可见,对于我国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符合实情的对策建议,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侧重点在于研究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问题,首先分析了研究这一课题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介绍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相关理论,为研究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介绍了电子政务和公众参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公众参与的意愿问题;公众参与的层次问题;公众参与的结构问题以及公众参与的非理性问题。同时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问的信息、差异、公众自身不具备较强的参与意识以及我国公众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并介绍了一些电子政务先进的国家公众参与情况和政府促进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一系列举措,这些对我国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根据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对比借鉴,对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从政府角度和公众角度的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从政府层面来说,主要是缩小信息差异,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并着力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普及网络知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的参与秩序;从公众层面来说,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并自主的培养参与意识使自身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电子政务中来。在文章的最后,揭示出了推进我国电子政务中的公众参与对于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极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