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点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立体匹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对于三维物体重建的实现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匹配方法,应该能同时满足精度高、速度快这两个要求,也就是匹配算法要有比较好的实用性和实时性。立体匹配的整个过程是建立在三维场景左右视图的基础上,因此立体匹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左右视图其本身,左右视图本身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对立体匹配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立体匹配技术所涉及到的问题是一个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立体匹配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主要分为基于特征点的立体匹配和基于区域的立体匹配,本文对基于特征点的匹配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立体匹配过程中光照不变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颜色传递和PCA-SIFT的立体匹配算法。首先,新算法对不同光照条件下同一场景的左右视图进行全局颜色传递,以减小匹配时由颜色差异带来的误差;然后用PCA-SIFT算法对左视图和经过处理后的右视图进行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实现三维场景左右视图的匹配,删除误匹配点;最后对剩下的匹配点进行区域生长,生成视差图以完成立体匹配。仿真实验表明新的匹配算法在光照不变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2).针对立体匹配过程中存在的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分类和改进ORB的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在ORB算法中关于特征点检测的基础上,检测出左右视图的特征点,并且根据特征点邻域内像素之间的差值形成一个2维的特征向量,与SURF的特征向量相结合形成66维特征向量;然后再根据2维特征向量对特征点进行分组和粗匹配,再对分组后的特征点进行精确匹配,删除误匹配点;最后对剩下的匹配点进行区域生长,生成视差图以完成立体匹配。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进行立体匹配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3).针对立体匹配过程中倾斜面、曲面和弱纹理区域匹配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GLOH的立体匹配算法,即首先对三维场景的左右视图进行小波变换,生成左右视图的低频分量子图像和高频分量子图像,并且对低频分量子图像和高频分量子图像分别提取SIFT特征点,并生成GLOH特征描述符;然后对GLOH特征描述符进行粗匹配和精确匹配,并删除误匹配点;最后对剩下的匹配点进行区域生长,生成视差图以完成立体匹配。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倾斜面、曲面和弱纹理区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
其他文献
自组织网络(SON,Self-Organized Network)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未来网络管理及维护工作、有效支持异构多网络并存、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大幅降低网络维护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信息技术中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军事、安防、交通、环保、医疗、救灾等许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密钥管理是WSN安全研究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CO-OFDM)是由相干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结合而来。CO-OFDM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增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速率,而且它与现有的网
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球空间监测技术,应用广泛。但是在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地表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即云层遮挡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遥感图像的成像质量,并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大脑皮层上神经元分布丰富,脑电信号是大脑皮层上的神经活动产生的且始终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自发性电位活动,包含了大量生理和病理信息,通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5G新时代,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5G的热门备选编码方案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来,虽然有成熟的Turbo码和LDPC码这些高效实用的信道编
扩频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在强干扰的场合,仅靠扩频增益有时不能对干扰进行有效的抑制,因此需要研究其它抗干扰技术。本文重点研究在直扩接收机中基于自适应阵列的空
空中高速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节点具有很快的移动速度,通信链路在很短时间内容易失效,网络拓扑变化非常快。传统的自组织网络MAC协议很难满足这种高速移动的自组织网络。文章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式各样智能终端的大范围使用,用户对拥有高准确性的室内定位服务的需求在急剧增长,在治病就医、抗震救灾、公共社交媒体、交通工具导航和场景
单载波频域均衡(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SC-FDE)是一类高效的无线传输技术。它能够有效对抗高速数据传输中的符号间干扰(ISI),可以在频域进行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