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受精前必须经历的一个成熟过程,所以精子的体外获能便是实现体外受精的一个重要前提。本研究以马鹿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对鹿精子体外获能以及获能前后精子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以期筛选出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效果良好的马鹿精子获能培养体系,从而为鹿体外受精和受精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对马鹿精子,使用上浮法诱导其获能,通过对顶体染色测定精子的顶体反应率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以精子活力、精子存活时间和异种受精率为辅助指标,对精子的获能效果进行评价,以比较不同培养温度、丙酮酸钠浓度、咖啡因浓度、肝素浓度以及培养基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上浮法可使马鹿的精子体外获能。其中精液与洗精液的适宜比例为1:3~5;两次离心洗涤时的速度和时间以2200rpm×10min和2000rpm×5min为宜。 2.使用改进的三色染色法可以有效地评价马鹿精子获能后的顶体反应水平。 3.马鹿精子于5%CO2、饱和湿度下获能培养,38.5℃时的顶体反应率极显著高于37℃时的顶体反应率(P<0.01)。 4.BO液中丙酮酸钠的浓度从0.5mM提高至1.25mM时,顶体反应率显著降低(P<0.05)。 5.选择TALP为基础液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培养,顶体反应率显著高于BO液(Ⅰ)与BO液(Ⅲ)(P<0.05);而BO液(Ⅰ)与BO液(Ⅲ)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6.以TALP为基础液,结合使用6mg/mlBSA和10μg/ml肝素,5mM咖啡因的作用效果与0mM、2.5mM和10mM的相比,顶体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但在肝素浓度提高至20μg/ml和30μg/ml时,2.5mM和5mM的咖啡因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7.以TALP为基础液,结合使用6mg/mlBSA和2.5mM咖啡因,30μg/ml肝素的作用与10μg/ml和20μg/ml的相比,顶体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当咖啡因浓度提高至5mM时,10μg/ml肝素的作用与30μg/ml的相比,顶体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 8.mKRB和高渗液都能使马鹿精子体外获能,但与同一培养条件下(38.5℃、5%CO2、饱和湿度)的其他试验组相比,顶体反应发生率低(P<0.05或P<0.01)。 9.十五组试验方案中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培养效果较好(P<0.05)的是:试验二、试验九、试验十、试验十一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