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中最主要的肉食之一,它的价格波动对我国畜产品市场价格总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示范效应。但是,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链体系相对脆弱,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极为明显而且波动幅度较大。生猪市场价格“过山车式”的剧烈变化不仅损害生猪养殖户的利益,也为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的整体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应运而生。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生猪市场价格,防范生猪市场价格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生猪养殖户的基本利益。中央“一号文件”在连续四年时间内,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通过保险的方式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仍将在生猪市场调控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推行的过程中,以“猪粮比”作为主要赔付标准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却暴露出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一旦生猪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开展该险种的保险公司极易出现超额赔付。因此,研究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对于稳定我国生猪市场价格,保障生猪养殖户的基本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规律、生猪价格保险以及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保险期限、赔付要求、保险金额、保险费率、政府补贴比例、养猪户自缴保费等多个角度,对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主要试点地区的实践情况进行全面比较,并通过“相关系数”这一数理指标揭示出现阶段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再次,基于可保风险理论对现阶段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承保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系统性风险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重点剖析,通过对比分析价格序列分解前后“猪粮比”的变化情况,得出导致现阶段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难以在空间上有效分散生猪市场价格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本着“风险可控、便于执行”的原则,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就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完善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产品体系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现阶段以“猪粮比”作为主要赔付标准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难以在空间上有效分散生猪市场价格风险;生猪市场价格中的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是导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出现系统性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但我国生猪期货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贸然扩大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