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中水回用需要用石灰软化处理。在石灰软化过程会产生大量钙泥,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本文研究针对钙泥的组成和物相特点,利用钙泥处理S02是将两种对环境有害的物质相互作用,实现“以废治废”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在使用钙泥用于脱硫时会产生脱硫石膏脱水困难的现象,本文针对此问题通过实验寻找原因,为钙泥用于脱硫提供参考。本文通过钙泥中主要杂质对脱硫关键环节即石灰石溶解、亚硫酸钙氧化及结晶三部分的影响分别进行实验。首先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粒度分布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技术分析某电厂提供的中水软化钙泥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粒度等性质,结果表明钙泥中氧化钙含量为46.84%,且粒度小,比表面积大,含有多种杂质。通过定pH值盐酸滴定法研究了MgO. Fe2O3、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对钙泥溶解的影响。在温度为50℃,搅拌速度50Or/min,终点pH为5.5时,相同时间内钙泥的溶解率稍低于电厂用石灰石,在溶解到60min时,溶解率仅相差6%左右。添加不同浓度杂质后发现,铁、镁有利于溶解,PFS不同会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而微量的PAM就会大大降低溶解率,加入0.5mag就会使溶解率降低10%以上。氧化实验采用碘量法,在初始pH为5.5,温度为50℃,氧化空气流量为0.15m3/h,搅拌速度为3OOr/min的工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MgO对氧化有轻微促进作用,Fe203对氧化抑制,PFS的作用根据加入量的不同而不同,微量PAM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在反应浆液中加入钙泥中所含杂质浓度时对浆液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过程巾,浆液的粒径分布会随着杂质的加入变宽,粒径变小。结晶实验研究了PFS、PAM以及混合杂质对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结品过程、晶体粒径分布以及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FS和PAM对结晶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了石膏晶体形态,使石膏晶体由柱状的斜方形晶形转向针形石膏,粒径减小,体积平均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降低石膏脱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