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的陶瓷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处于重要的转折阶段,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成为主流形式,不仅融合了社会民俗、宗教信仰以及传统文化,更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魏晋人的审美风尚。本文以魏晋时期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从形、饰、质、色四个要素做形式上的对比分析,揭示魏晋时期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艺术表现形式特征、艺术手法等问题,最后应用于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实践。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需要依托社会历史背景展开,从而揭示形式与内涵的相互关系,通过艺术表现形式的内涵研究对时人的世界观、生死观、审美观有所认识。因此,本研究承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不仅能够渗透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演变,更能针对艺术表现形式问题提出新的见解。魏晋时期历时二百多年,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物,需要对器物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时间与地域差异上比较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出土器物种类、形式特征与表现方法作梳理,搜集器物相关背景资料。另外,关于器物的形式与内涵的研究需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究事物的产生与演变的过程,从历史文化中找到形式表现的依据。首先,绪论部分对魏晋时期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研究的现状作简要概述,界定相关概念,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第二章,魏晋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包括艺术形式的内涵与形成的社会条件,是艺术形式产生的内在原因。第三章,魏晋时期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章分为艺术表型要素、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形式的特征三个方面做详细的分析。第四章,魏晋时期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表现手法与设计实践,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结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日用陶瓷餐具设计实践,并对对设计实践进行评价,便于后续的设计研究。本文对魏晋时期动物形态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艺术表现形式发展与形式特征、表现手法、审美等问题作做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在理论基础上的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