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7月16日,因原两网系统中国有企业法人股和主板退市股的流通性存在问题,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成立以解决这一难题,业界称其为“旧三板”。2006年1月16日,为提升三板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大量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 《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出台,被称为“新三板”。2013年1月16日,为响应国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号召,进一步提升新三板市场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功能,我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截止2015年12月底,共有5129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约80家新三板市场的做市商,平均每只挂牌股票约3.7家做市商。股转系统中挂牌企业股票成交额为12.57亿元,挂牌公司股票成交总额累计达1760亿元。伴随着市场不断深化发展,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改革。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三板市场健康发展,新三板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然而做市商制度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其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所以三板市场在引入做市商制度后还是存在市场流动性缺乏、业绩分化严重、业绩波动性大、企业估值平稳且偏低、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引入做市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如何真实有效地解决新三板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对新三板市场和做市商制度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先介绍了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以及新三板市场的证券交易制度,再介绍了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做市商制度的运行基础,发展模式和核心功能,为后续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剖析做铺垫。最后分析了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意义。第二部分基于数据分析,对新三板做市商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梳理了新三板做市交易机制目前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宏观层面市场的流动性面临困局,做市交易制度存在不完善。微观层面,做市商和做市交易参与方也面临运作的问题。做市商面临着市场垄断、操作艰难、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做市交易的参与方包括挂牌企业和投资者,他们都面临操作难题。第三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三板市场做市交易机制发展的对策。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采用的是混合做市商制度和竞价交易模式,台湾兴柜市场采用的是传统做市商交易制度。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台湾兴柜市场经验,本文提出了对于做市交易机制发展的具体对策,同时还从人员设置、政策保障、数据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做市交易机制发展对策顺利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