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居住街区居民生活形态延续问题研究——以安庆大观亭历史地段和常熟李市古村落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高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国内规划界重要课题,传统居住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更新,往往停留在物质形态基础上,缺乏对社会结构形态的研究探讨。论文梳理了传统街区保护更新的发展历程,研究其成果、经验并分析其不足。在此基础上,选取城市型聚落——大观亭历史地段及乡村型聚落——李市古村落两个案例,基于社会学基础上,从街区内部居民生活方面着手,进行大量现场调查,进行街区风貌保护的同时,就街区内部居民生活延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论文注重案例研究和现场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诣在使资料来源真实有效,可反映一定的现实问题。 全文总共八章,其中: “绪论”介绍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并提出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回顾传统居住街区的历史沿革,界定其中内部居民生活形态的实质内涵,并对国内外所作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 第二章对国内外传统居住街区保护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并基于社会学方面,总结居民生活形态相关问题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三章介绍针对街区居民生活情况调研的方法、技术、内容。 第四章和第五章就论文选取的两个案例分别进行社会学方面的调查研究,重点就居民生活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第六章指出两街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就居民生活延续问题进行思考。 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确定两个案例各自改造模式,自此模式下,从规划的角度,合理制定居民生活延续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论文调查分析,并通过保护整治规划,取得一定成效并提出街区良性发展建议及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建筑学、规划学、景观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理论,从规划、建筑设计的角度对游客中心的选址布局、功能组成、空间形态与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形成快节奏的的生活方式,对于商业活动的品质需求也日趋提高。开发建设商业综合体的热潮极具升温,但是快速的开发模式,导致大多数商业综合体
近年来,一栋栋住宅楼在北京拔地而起,大批住户喜迁新居,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也随之暴露,这其中就包括住宅建筑的室内采光问题。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不同建造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造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城市正在迎接"消费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功能全、规模大、设施完备的"商业综合体" 建筑得到了迅
学位
2003年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2004年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使全世界陷入了恐慌中,在经济上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同时也使传染病的危害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人口
本文在对相关历史文献、清宫档案和样式雷图纸的搜集、整理、考证,在实地测量调研的基础上.首先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阐述了清漪园营建的缘起;其次,对乾隆时期清漪园的
本文通过对当代地域性建筑中视觉造型设计的研究,探讨在当代地域性建筑实践中,如何通过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之间的结合运用,来更为直接明确的表达特定地区的环境意义,从而创造适合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以娱乐、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它没有竞技体育那样专业,运动时间和强度都由自己控制。这样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既能让人体味休闲体育无穷的乐
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反映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资源的合理分配关系。在一个普遍存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城市规划决定了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先权的安排。但是,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