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下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由于其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论文从土壤铜锌污染入手,进行盆栽试验,从铜、锌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角度,分析了渐尖毛蕨对铜锌胁迫的酶系统响应、植物体内重金属区隔效应、铜锌的迁移转运与富集以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在铜和锌单一胁迫下,随剂量增大,渐尖毛蕨根系生长受抑加剧,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b含量较叶绿素a下降更为显著。复合胁迫对于根系生长主要表现在较成熟的根系。对于,铜与锌单因子胁迫都显著降低叶绿素a含量,而叶绿素b含量的下降,铜的胁迫因子的效应大于锌的胁迫因子;(2)在铜和锌单一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随铜浓度升高和时间推移呈现活性加强的趋势。铜胁迫下SP(可溶性蛋白)和MDA(丙二醛)的剂量效应明显,随铜胁迫时间延长呈现活性加强的趋势;但在锌胁迫下SP和MDA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对于铜锌复合胁迫,抗氧化酶系中,铜的胁迫因素均较强于锌的胁迫因素,而在MDA和SP含量变化方面均呈现出铜和锌共同的胁迫作用;(3)处理28d后,器官中铜和锌的积累量与重金属浓度呈正相关,渐尖毛蕨对于铜的生物富集系数和重金属转移系数呈现上升趋势,锌生物富集系数和重金属转移系数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但重金属转移系数能维持较高水平(大于1)。铜和锌在器官中的含量关系为:根>羽叶>叶柄;在铜锌复合处理后,羽叶、叶柄和根中铜的吸收量与浓度呈正相关,锌的吸收量也与浓度呈正相关。在铜、锌以及复合处理后,渐尖毛蕨表现出区隔化现象,重金属质量浓度为细胞壁组分>胞质组分>细胞器组分,其中细胞壁组分与胞质组分占总积累量的50%以上。区隔化机制有效减轻了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4)在铜和锌单一胁迫下,叶绿体扭曲拉伸现象严重,质壁分离现象逐渐明显,细胞壁的密度与浓度下降,并呈现剂量效应。在复合胁迫下,细胞结构呈现类似的异常结构,但是铜对于细胞结构的破坏较锌大。研究表明,渐尖毛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修复土壤铜、锌污染的植物材料,可以尝试在铜、锌污染治理中进行实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