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表达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对醌毒性的预防作用,以及对6-OHDA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左旋多巴异动症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繁育扩增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高表达NQO1转基因小鼠,以及对C57BL/6J野生型小鼠腹腔注射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诱导NQO1在体内高表达。通过对高表达NQO1转基因小鼠、野生型小鼠以及腹腔注射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诱导的野生型小鼠进行氢醌(Hydroquinone,HQ)灌胃急性毒性实验。运用6-OHDA构建一侧黑质损伤的帕金森病模型,通过趴壁实验和安非他明诱导旋转实验,对帕金森病小鼠的行为学指标进行检测;并选取各组的小鼠进行大脑黑质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筛选帕金森病模型鼠中行为学数据相近的小鼠,模拟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长期给药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和盐酸苄丝肼,构建小鼠左旋多巴异动症(AIM)模型;给药期间通过定期趴壁实验和AIM行为学实验,比较高表达NQO1转基因小鼠、野生型小鼠以及注射SF的野生型小鼠异动症的严重程度;再次通过小鼠大脑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比较各组小鼠大脑中多巴胺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1.氢醌水溶液灌胃后,两株NQO1转基因小鼠Tg27和Tg39存活时间长于野生型小鼠,有显著差异(P<0.05),SF诱导的野生型小鼠存活时间更长,与WT小鼠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证明高表达NQO1对氢醌毒性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2.6-OHDA帕金森病造模两周后,在趴壁实验中假手术组小鼠左前肢的使用百分比要高于各实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中Tg39组小鼠左前肢的使用百分比明显偏低(P<0.05),WT实验组则非常明显偏低(P<0.01);安非他明诱导同侧旋转实验中,各实验组向右侧旋转数要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其中Tg27和SF组小鼠旋转数明显偏高(P<0.05),Tg39组非常明显偏高(P<0.01),WT实验小鼠的旋转数极其显著性偏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各实验组小鼠损伤侧黑质区的多巴胺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偏高(P<0.001),其中Tg27和SF(50 mg/kg)组小鼠的黑质多巴胺细胞的损失程度要明显低于野生型WT实验组小鼠(P<0.05)。行为学实验和免疫组化结果表示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成功构建。3.异动症模型建立期间,随着左旋多巴给药剂量的加大,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均无异动症现象的产生,实验组的异动症程度逐渐加重。与野生型WT小鼠比较,NQO1转基因小鼠Tg39的异动症程度都偏低,二者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g27和SF(50 mg/kg)组小鼠异动症程度更低,相比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Tg27、Tg39和SF组小鼠的损毁侧黑质内多巴胺细胞数目明显多于WT实验组小鼠(P<0.001)。结论:通过对高表达NQO1转基因小鼠、野生型小鼠及注射萝卜硫素诱导的野生型小鼠灌胃氢醌水溶液后存活时间的比较,表示小鼠自身NQO1高表达及注射萝卜硫素诱导,对体内的氢醌氧化成醌类化合物产生的毒性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对小鼠大脑右侧纹状体微量注射6-OHDA,成功构建了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高表达NQO1转基因小鼠和注射萝卜硫素诱导的野生型小鼠高表达NQO1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6-OHDA的神经毒性作用;后期构建帕金森病小鼠的异动症模型中,高表达NQO1转基因小鼠和注射萝卜硫素诱导的野生型小鼠的异动症程度普遍较低,对左旋多巴异动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