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基础不断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在局限于简单的物质满足,对美好生活向往通过休闲旅游这种方式表达越发强烈。仅2018年国内农业休闲经济收入就超过8000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29%,乡村旅游产业接待游客突破30亿人次,较2017年同比增长36%。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日益成为了人民群众感受田园乐趣、释放工作压力、融入自然的主要选择方式。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特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孕育出了独特且丰富的旅游资源,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独具特色,这对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乡村民宿优势巨大。早在2016年重庆市就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就已经拟定并发布了《关于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要建成乡村民宿示范村300个、乡村民宿点5000户。根据指导意见实施三年来的情况,重庆乡村民宿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其中深度融合,文旅业、农耕业、加工服务业的产业联动机制逐步构建,以“民宿+”为载体的新乡村旅游经济业态逐步成型,对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促进重庆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规划和管理,层次不均、缺乏管理、环境破坏、安全卫生脏乱差等也日益成为了制约重庆乡村民宿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在系统梳理现状困境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重新定位重庆乡村民宿产业,促进其与第一二产业高效整合,从而更好地为民众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本文研究拟探讨的话题。本文第一部分从宏观与微观多个方面,结合经济和产业发展背景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重庆乡村民宿优势突出但问题明显。第二部分,梳理了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相关概念,阐述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共享经济等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结合对重庆乡村民宿经营者和消费开展的问卷与访谈调查,对重庆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分布和市场消费情况进行了梳理,从开发情况、从业人员、分类经营状况等方面说明了重庆乡村民宿目前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则结合前面的理论和梳理的发展状况,对重庆乡村民宿发展中的困境与根源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则通过对德国、法国、日本以及国内川、黔、浙等国内外乡村民宿发展情况研究进行借鉴和对比,为重庆乡村民宿发展寻找标杆实践经验。第六部分则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庆乡村民宿发展提出了趋势判断以及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乡村民宿发展存在地域特色未得到不凸显、巴渝乡村文化内涵缺乏、行业无序管理和不规范现象、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2)重庆乡村民宿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品牌意识、地域文化挖掘机制尚未构建、全价值链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民宿专业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等。(3)通过走特色化、品牌化路线,因地制宜构建起重庆特色文化挖掘机制,整合资源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促进重庆乡村民宿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重庆乡村民宿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