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早期固定阈值法与双时相显像法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切口处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早期固定阈值法与双时相显像法在鉴别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切口处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46个病灶)切口处PET/CT检查结果,计算病灶处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计算2次显像SUVmax改变百分比。所有病灶良恶性结果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良恶性病灶SUVemax和SUVdmax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SUVmax改变百分比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出SUVemax及SUVmax改变百分比的阈值及其诊断效能,并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   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结果显示46个切口处代谢异常病灶中,恶性转移灶32.6%(15/46),良性病灶67.4%(31/46)。(1)良恶性病灶早期SUVmax及延迟SUV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恶性病灶的sUVmax改变百分比分别为-80%~38.64%(-4.9%±4:26.51%),8.70%~40.4.8%(27.6%±10.79%)(t=5.9,P<0.01)。(2)ROC曲线分析结果示当SUWmax=5,8,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0.3%;当△SUV%=7.3%,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1.0%。卡方检验结果示以上两种情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值分别为0.224.和0.045。   结论:   在本次的样本研究中,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早期固定阈值法在鉴别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切口处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双时相显像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论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几乎都有着不同类型的校歌的存在,从而提醒学生们要时常铭记学校的重要性。校歌是用音乐和歌唱的方式,代表着该学校的官方正式歌曲,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性质,影响到相应的学生、家长、教职人员等相关人士。同时,这正是印证了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足以表明它的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性。本次研究主要是透过回顾文献的方式,参考阅读有关于校歌文化方面的文章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独立学院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往往照搬公办母体高校,存在种种弊端。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要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六个方面着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独立学院小语种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摘 要] 作为我国普通教育中一个有益补充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培养模式中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创”教育的实施,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因而,本文探索与构建了基于“双创”教育理论的培养新模式,以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培养质量,以利于他们的后续发展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选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会展教育从无到有,目前会展教育院校已达三百多所,形成了高职高专、本科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全系列.会展产业链条自身的延展性与动态性决定了会展人
目的通过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X十高危巨大前列腺增生(BPI{)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评价TuRP治疗高危巨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
[摘 要] “互联网+”给通识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课程资源多样化、优质通识课程共享、打破时空限制等;同时伴随着一些挑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育人功能弱化、碎片化阅读流行等。分析机遇与挑战后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通识教育;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023-03   随着社会的发展,
本文拟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逻辑,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与高校校企合作碎片化治理的内在逻辑,提出了通过整合治理的政策制度、发展目标、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等,进而提出破
[摘 要] 由于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教育有着较强的阶段性。家校合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重视,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家校合作仍旧停留在信息的沟通传递层面,已经逐渐不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育人模式,突破既有的教育模式,需要我们探索寻求新的尝试,要运用“新思维”开启“新征程”。以教育系统化理论为视角,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家校合作的“新思维”和“新模式”,进而提出家校合作的原则以及评估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