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感染可导致高度的慢性化,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纤维化和肝癌,发病时间长达20-30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7-3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病例300-400万。中国是HCV的高感染区,感染人数约4100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是丙型肝炎的常用治疗方法,此疗法对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差异大,并伴有明显的副作用。近年来一些HCV特效药已经应用到临床,包括HCVNS3/4A蛋白酶抑制剂(特拉匹韦、博赛匹韦和西咪匹韦)和HCVNS5B聚合酶抑制剂(索菲布韦),但这些药物存在耐药和价格昂贵等问题,而且这类药需要3-5年才能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亟待开发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选择临床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以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毒性计算IC50,以2a亚型(J6/JFH)的HCV细胞培养体系利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药物的EC50,最后得出药物的治疗指数SI值。该药物筛选体系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等优点,基于此,本论文对化学合成药物进行了体外抗HCV的活性筛选。首先,我们针对CX和GQ两个系列21种化学合成药物利用该体系进行了初筛,结果表明,GQ-C的IC50>3.16umol/L,EC50=*****umol/L,SI>****,与利巴韦林(SI=9.349)相比具有很好地抗HCV活性。其次,时间和剂量依赖实验表明,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GQ-C化合物具有抗HCV活性明显增强的作用。经结构分析发现GQ-C属于亲环素A(CSA)的类似物,经批间重复试验表明GQ-C EC50=****μmol/L±0.0102与CSA EC50=0.278 μmol/L±0.0771 相比具有很好的抗HCV活性。此外,利用HCV1b亚型的亚复制子体系检测结果发现,GQ-C EC50=****umol/L也具有很好的活性。最后,利用不同浓度人血清检测了 GQ-C化合物抗HCV活性。结果表明GQ-C在人血清浓度5%、10%、20%和40%情况下,其EC50值分别是*****umol/L、****umol/L****umol/L和****umol/L,血清浓度5%时对GQ-C抗HCV活性具有增强作用,其他浓度对该化合物影响不明显。联合用药的实验表明,GQ-C与IFN、CsA及VX-950药物均表现为协同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GQ-C化合物基于HCV全病毒的药物筛选体系,通过药物的初筛、复筛、时间和剂量依赖等实验,证实了该化合物具有很好地体外抗HCV活性;通过1b亚型的HCV亚复制子体系筛选、人血清影响、联合用药等实验从体外水平证实了 GQ-C药物具有很好地临床应用前景。该研究为GQ-C化合物成为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抗HCV药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