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也因此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都市小说。作为文学评论文本,《荒野城市》旨在通过分析二战后能够代表城市环境的文学美学来阐述社会因素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荒野城市》的第三章讨论了三位作家及其具有城市特色的代表作,表现出城市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荒野城市》作为文学评论文本,其目的是为了介绍文学作品,让读者通过评论性的文字产生思考。功能加忠诚理论由德国功能学派的克里斯蒂安·诺德提出,以翻译纲要、原文分析以及翻译问题的分类作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对于文学评论类文本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翻译实践以《荒野城市》第三章为语料,结合文学批评文本的特点,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为同类文学评论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任务描述,介绍任务背景,概述源文本内容;第二部分为译前准备,分析源文本的特点,介绍理论框架以及目标文本的预期功能;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结合功能加忠诚理论及工具型翻译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探讨文学评论类文本的翻译方法;第四部分为结语,总结本次翻译的可取之处,并反思本次翻译实践暴露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