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PC虚拟网络功能部署策略研究与优化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极大推进了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变革,尤其推动了4G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向虚拟演进分组核心网(vEPC)的发展。在vEPC网络中,传统的网络功能实现了与专有硬件之间的解耦合。将物理网络的物理资源和解耦合后的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整合成可按需调配的资源池,从而提高了vEPC网络的灵活性、弹性、可扩展性等能力。本文针对vEPC网络落地实施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展开研究,即VNF在底层网络上的部署问题和VNF的数据面性能问题。目前对于VNF部署算法的研究大多是先进行节点映射再进行链路映射的两阶段部署算法,缺少vEPC环境下的一阶段高效部署算法。此外,因物理资源本身的限制而可能产生资源碎片,造成物理网络资源总量足够,但每台服务器上资源不足而无法部署虚拟服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VF2算法的VNF部署算法。首先,算法分析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之间的拓扑关联关系,在满足资源约束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物理节点和物理链路来完成部署方案的搜索。其次,针对物理网络资源碎片问题,引入连图子图理论优化虚拟网络部署位置,再结合本文设计的综合资源效用值确定最终部署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受限的物理网络中的虚拟网络部署数目,减少物理网络资源碎片,有效地提高了虚拟网络请求接受率。针对vEPC在实际应用中的数据面高性能需求,本文研究了NFV加速技术,并自底向上的分析了VNF在通用硬件上的部署架构,对可能造成性能瓶颈的数据转发平面进行了研究,力图实现高性能地在通用硬件上进行vEPC的部署。在虚拟转发层,对DPDK和OpenvSwitch两种技术实现整合以及性能优化,即在虚拟转发层构建了DPDK-OVS数据转发平面。在实现了传统的OpenvSwitch和DPDK-OVS数据平面后,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两种数据转发平面在网络吞吐量、时延、包处理能力上的性能。实验结果为后续vEPC网络的部署落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食管慢性炎症,进食含亚硝胺类较多食物,长期喜烫食,吸烟饮酒等。现食管癌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对国人的健康造成威胁,所以食管癌的有
焦炉煤气、矿井气、天然气因压力、低热值不同,难以在一台锅炉上同时取得好的燃烧效果,鉴于此,研发了多气源混合燃烧装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气源混合燃烧装置主要由
纳西语方言历史比较表明原始纳西语中必须构拟辅音韵尾。我们在6个纳西语方言语音对应的基础上,为原始纳西语构拟了10个带辅音韵尾的韵母。藏文、缅文等保守的亲属语言可以帮
2002年,在南通市档案馆内发现了200余件从未刊布、此前也未被人知晓的张謇的文稿。这批文稿现存于国家重点保护档案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张謇与大生企业档案”中。
第一部分线粒体生物发生在氟致SD大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目的:过量氟暴露所致神经毒性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前期研究结果证明,氟致神经毒性与线粒体功能损害有关,而线粒体生物发生与线粒体功能损害修复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生物发生在氟致SD大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为阐明氟神经毒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购买60只SD(Sprague-Dewley,SD)大鼠(180220g,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