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经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l discectomy,PEI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根据实例对两者穿刺置管和神经根松解难易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做一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接受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根据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行PETD,共38例病人,男性28名,女性10名,年龄平均34.39±9.36岁,病程平均3.51±2.38个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及ODI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分别为4.14±1.08/8.25±0.96,79.62±8.17;B组行PEID,共37例病人,男性22名,女性15名,年龄平均35.92±9.16岁,病程平均3.26±2.14个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4.4±1.22/7.92±0.98,80.21±7.76。A、B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总时间、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时间、术后次日腰腿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以开始穿刺为起点,以切口缝合完成为终点。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时间从录像系统查知,双下肢症状者取疼痛症状重侧患肢作为腿痛VAS评分标准。通过调查患者出院后复诊时门诊病志及电话、微信随访等方式获得患者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末次随访时记录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均采用t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或费舍尔检验;组内比较:采取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成功随访。手术总时间:A组134.95±40.78分钟,B组117.24±34.94分钟;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时间:A组56.76±25.81分钟,B组79.56±26.57分钟;术后住院时间:A组3.42±1.20天,B组4.00±1.25天。A组末次随访时间为术后12.6±4.3月,B组末次随访时间为术后12.2±4.1月。A组术后次日、1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75±0.81/4.15±1.21,0.75±0.61/0.85±0.31,0.69±0.51/0.65±0.71,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分别为24±4.3,8.2±3.0,7.6±2.1;B组术后次日、1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71±0.78/4.20±1.19,0.68±0.59/0.81±0.73,0.62±0.53/0.61±0.73,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分别为23±4.1,8.3±2.9,7.7±1.9。A组改良MacNab疗效标准为30例优,3例良,2例中等,3例差;B组改良MacNab疗效标准为29例优,2例良,5例中等,1例差。A组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复发,B组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复发。组间比较:A组手术总时间长于B组,A组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B组短,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A、B两组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改良MacNab疗效标准、术后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评分随时间逐渐减小。结论:1.PET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穿刺置管过程较PEID困难,而间盘切除及神经根松解过程较PEID简单。2.PEI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PETD高,且术后住院时间较PETD长。3.PEID多采用全麻,较PETD患者术中耐受性更好。4.两者临床效果可靠、相似,医师可根据经验及习惯进行选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