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空间研究——西安古城边缘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城市边缘空间为对象,以人的行为活动和需求为出发点,在对二者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西安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为背景,以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相关性为线索,着眼于西安城市外部空间中与人群活动关系密切的边缘领域,提出了西安古城边缘空间的概念,并对西安古城边缘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理论研究部分,论文从边缘的概念入手,论述了边缘在城市空间中的含义,并运用城市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将城市边缘空间与人的行为活动两者相关联进行分析,建立起论文的理论框架。 在实证分析中,论文以理论框架为依据,以西安古城边缘空间为例,对西安古城边缘空间与人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西安古城边缘空间是由西安明城墙为主体的一系列城墙建筑、城墙外侧的环城绿带(含护城河)、环城路以及城墙内侧的顺城巷四大线形环状要素组成的西安城市典型的城市边缘空间。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边缘空间在城市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涵盖了休闲游憩、文化旅游、交通等多项城市功能。因此,将人的行为活动与古城环城边缘空间结合讨论,意在更好的指导西安古城设计。 论文通过不同时空的现场勘查、文献资料查阅整理、相关理论研究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边缘空间与行为空间的一致性,以促进人们对城市边缘空间的认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边缘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统一。 城市边缘空间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物质要素,将其与人的行为活动相结合讨论,旨在强化边缘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宜居城市环境的理念。
其他文献
新农村建设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当前徽州新农村建设的前期策划处于相对空白的状况,这直接导致了其建设过程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徽州新农村的策划研究是一个
通过研究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问题,找到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关注和研究地区发展
应对气候是建筑最基本的任务之一,随着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多的依赖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机械设备来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应对气候
随着动态城市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促使大量的现存建筑失去原有的附属功能,而被废弃停用,大量的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如何在固定的既有的结构体系中打造丰富多样的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商业建筑日新月异的变化,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丰富,流线越来越复杂,消费人群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使得商业建筑的内部安全隐患问题更加突出,加大了商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如果我们的建筑文化没有自强意识,就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自信和经济自信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依托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开发的主题公园逐步成为各大城市提升旅游潜力,强化文化形象,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量历史文化资源在时间的沙汰中
论文在面向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下,建立了一个量化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的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对今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还将上海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展过程中的大学校园面临了规模、功能、学生、文化等多方面的矛盾,在改造老校区的同时圈地建设新校区便成为许多高等学校解决
按照福柯的观点,当今人类身处一个空间化的时代。可是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的不同领域,差异巨大。论文从哲学角度,按照实体论、关系论和属性论三条线索出发,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