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文章以土家族为例,论述了民族文化在西部民族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中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强化政府的文化生态责任不仅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圈,其目的在于既可有效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维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又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文化、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作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综合运用规范判断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论证了武陵山区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圈的相关问题:从自然条件、民族成份、现有基础、政策法规、交通状况、发展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圈的可行性;从理性角度提出了建设文化生态必须坚持的系统、协调、渐进、可行性、可持续等五项原则;从土家族文化的特征、形式、内容以及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关系处理等方面阐释了建设土家文化生态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同时,文章还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建设文化生态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四省市边区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方面都难以达成统一。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协调发展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双重任务。为达此目的,作者以政府生态责任为突破口,从文化站略的高度提出并论述了建设土家文化生态圈的十大战略,即政府主导战略、整体规划战略、层级开发战略、公众参与战略、品牌提升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科技推动战略、活动推介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者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资源循环,生态良好的文化体系,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构成的有机组合,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作为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将文化生态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努力推进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树立文化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