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业信贷可以为农户提供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支持。但是对农业生产提供信贷服务,往往存在收益低、风险高的特点,而农村信贷机构作为企业,盈利性、安全性是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农户很难从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为了提高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业务风险,缓解广大农户的“贷款难”问题。政府鼓励在农业信贷市场中引入农业保险,不仅可以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作为农业信贷的抵押品,降低信贷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农业保险的发展会改善农业信贷市场的业务环境,促进农业信贷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近年来政府为了鼓励银保合作,出台了很多政策,并在各地探索开展“保险+信贷”模式,大力发掘农业保险在降低农业信贷风险以及充当贷款抵押物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基础理论,来探讨安徽省农业保险对农业信贷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发展的背景,并在理论部分阐述了二者的互动机制,以及各地开展“保险+信贷”的典型模式,实践证明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抵押担保的作用,能促进农业信贷量的增加。然后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安徽省近年来开展的“保险+信贷”业务进行介绍。接着,本文基于安徽省十六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选取了能够代表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发展水平的指标,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内生性问题导致遗漏信息推导出虚假因果关系,本文同时引入了其他影响农业信贷发展水平的控制变量。在实证分析时,本文首先对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各个模型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在模型设定检验中,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本文确定应当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农业保险对农业信贷发展的影响很微弱,并且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针对这一结果,本文对阻碍二者合作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针对阻碍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信贷发展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安徽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更好的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