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盾构隧道双线同推与联络通道同步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一般会在两条平行隧道之间设置横向联络通道。联络通道施工使隧道主体结构造了成非常不利的空间交叉结构受力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土体不稳定的情况,例如,流砂。在地下工程中,对不稳定含水地层的加固,冻结法被认为是一种万能的工法。虽然冻结法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重大问题。 本文依托上海长江隧道的冻结法施工的联络通道工程,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超大盾构隧道双线同推与联络通道同步施工力学行为研究。主要内容有工作: 1)总结前人对人工冻结法的研究,包括对冻结机理、冻结设计、冻结监测、解析法计算、数值计算等方面的总结; 2)布设监测系统获取监测数据,讲述如何利用监测数据直观了解冻土帷幕发展情况; 3)通过合理的选取截面,运用解析法分析计算冻土帷幕厚度和平均均温度,得到冻土帷幕温度发展的规律; 4)分析影响土的热物理性质的各种因素和总结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导温系数、相变潜热计算方法。以上海常见土层为例,结合同济大学对上海常见土层的冻结试验,计算土的各种热学性质参数; 5)冻结计算分析中考虑了原位冻胀和分凝冻胀,计算不同温度时的膨胀系数,应用于有限元模拟的过程,较为真实模拟了冻胀现象; 6)建立人工冻结技术在联络通道中应用的三维有限元热分析模型,模拟人工冻结应用的整个过程,分析影响冻结的各种因素,得到冻土帷幕的变化规律; 7)建立冻结条件下的三维数值热结构耦合模型,研究盾构隧道双线同推与联络通道同步施工力学行为,得到盾构推进、人工冻结施工、联络通道开挖对既有结构的力学影响。 8)结合冻结监测数据,分析1#联络通道冻结方案不合理的原因,进而提出2#联络通道的优化冻结设计。
其他文献
在盾构施工控制中,同步注浆技术一直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对盾构施工期间以及施工后期的沉降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同步注浆机理以及在近距离穿越构
弦支穹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杂交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诞生至今仅十余年,已初步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近期体育场馆、会展中心、航站楼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兴起,还将为弦支穹
作为一种拉索支撑体系,斜拉桥相对于梁式桥、悬索桥有较大的跨越能力和有较好的经济性,因此,斜拉桥已成为大跨度桥梁最主要桥型之一。由于斜拉桥受力体系的复杂性,其施工控制已成
蒸压加气混凝土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容重小,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势受到用户的欢迎,近年来在我国也已获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加气混凝土建筑原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等原因,使用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国家之一,强烈的地震活动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现浇框架结构中,不可避免地会在柱端留置水平施工缝。但是,对于因施工缝存
学位
目前对多层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有限元仿真分析中,鲜有采用三维空间实体单元模拟各构件,在此基础上考虑抗震设计以及填充墙刚度影响的相关研究更为少有。为更真实的模拟框架抗连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的支护结构体系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人们对双排桩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的研究。实际工程中就出现了一种
准确预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的受力性能,对评估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震害损失具有重要意思。由于复杂的材料性能和受力行为,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性能的准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