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神达络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颐神达络方是著名中医王永炎院士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经验方,由赤芍、葛根、人参三味中药组成,功效为益气、活血、健脑。临床主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主要药效研究显示:颐神达络方的有效部位具有较其方剂更强的抗脑缺血作用,能较好地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具有健脑益智,抗脑衰之功效。 本论文分六章。 第一章 文献研究 对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对近年来有关参颐神达络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共引文献144篇。 第二章 颐神达络方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对颐神达络方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本课题前期工作中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采用优化的提取工艺提取颐神达络方,提取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制备有效部位。以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筛选了五种不同型号的树脂,确定C型树脂为制备有效部位的树脂。以葛根素、芍药苷和人参总皂苷为考察指标,筛选了大孔树脂的各个工艺参数。确定的工艺条件为:颐神达络方用Q%乙醇回流提取L次,Yh/次,B倍溶剂/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并干燥。提取物用相当于X2倍药材量的水稀释,超声40min,4000转/离心40min,得到55mg/ml的上样溶液。上样溶液以V1ml/min的流速上样,树脂柱径高比为J1,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为3:1:以S2倍树脂体积的水清洗树脂柱后,用N3%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2.5倍树脂体积,洗脱流速为L2ml/min。 对颐神达络方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进行了验证。3批样品的制备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合理、稳定。有效部位的得率为4~5%,其中葛根素含量19~21%,3′-甲氧基葛根素5~6%,芹糖基葛根素3~4%,大豆苷5~6%,芍药苷11~14%,人参总皂苷20~22%,总含量在50%以上,符合有效部位的要求。 第三章 颐神达络方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研究颐神达络方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Toyopearl HW-40、pharmadex LH-20、聚酰胺、MCI Gel CHP-2、YMC C18反相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和结构解析技术(1HNMR、13CNMR、DEPT、HMQC、HMBC、EI-MS、ESI-MS等),以及化学方法,对颐神达络方中赤芍和葛根两药相应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和课题组从其它课题中得到的人参皂苷对颐神达络方提取物和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 从赤芍相应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单萜类化合物9个:(1S,2S,4R)-反式-2-羟基-1,8-桉叶素(CS—24)、(1S,2S,4R)-反式-1,8-桉叶素-2-0-β-D-葡萄糖苷(CS—13)、一单萜类化合物的二糖苷(CS—23)、4—乙基芍药苷(CS—14)、9—乙基芍药新苷A(CS—21)、芍药苷(CS—B)、苯甲酰芍药苷(CS—15)、
其他文献
IEEE 1588v2 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采用主从同步的方式,利用网络的对称性和路径延时测量,实现主从时钟的同步,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适用于分组网络频
传统的建筑业生产方式存在较大的能耗与环保问题,建筑工业化是实现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基于产业链理论
目的探究在急诊面部外伤手术中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面部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对流体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与离散单元法进行三维流固耦合计算。首先,针对多孔介质土体选取合适的控制方程,包括流体运动方程、颗粒运动方程及流固相互作
加入WTO后,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持续快速增长,迄今已稳居世界第一位。反映出我国国际支付能力空前宽裕。然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会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浪费以及国内货币供给的过快,冲
本文对现有的基于宏观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简要的评述,指出了现有理论的不足,并展望了产业转移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theory of in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前瞻性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局灶性放射冠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性帕金森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收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中上部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30例33个胸椎体(T4~8)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