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通信中的中继技术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分集或者说多天线分集技术因为能轻易地与其他分集技术(如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结合起来,或者在其他分集技术无法应用时仍然能够为系统提供显著的增益,而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在实现过程中,对体积、成本、功耗受限的移动终端要实现空间分集技术较为困难。相比起传统的多天线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用户能够协同空闲的其他节点中继信息,以形成虚拟多天线系统来利用空间分集,在节点只能具备单天线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系统性能和抗衰落能力。我们称之为协作通信。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协作中继通信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基于发射分集的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固定多天线中继节点网络和增量中继协议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4)提出了一种新的两跳多点中继协作通信系统模型,研究了在独立同分布Rayleigh衰落中采用选择解码转发协议的多点协作中继系统的误符号率和中断率性能。文中采用矩母函数分析方法,通过引入超几何函数,详尽推导出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多点合作通信系统的平均符号错误率和中断率的精确闭式表达式。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仿真结果显示两跳多点合作中继通信系统较之传统的合作系统拥有更好的性能。(5)基于固定多天线中继节点方案,研究了在指数相关同分布Nakagami-m信道环境下,多天线中继协作通信网络的性能。本文通过基于矩母函数(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 MGF)的方法推导了系统的中断率(outage probability, OP)和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 BER)的闭式表达式。同时研究了中继节点所处位置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6)提出了一种基站调节的基于多用户分集的协作增量中继协议,在保持传统中继协议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通过两跳式的中继过程来产生多用户分集增益的特性外,还节省了信道资源有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和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基于IP的数字业务与视频点播、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等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量爆炸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技术的长足进步,各种无线业务蓬勃涌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催生出更多的频谱需求,给原本有限的频谱资源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随着战场电磁频谱争夺日益激烈,人类用频活动日趋频繁,雷达同时会受到多个有意或无意、有源或无源干扰的影响。来自多个点源的干扰进一步压缩了雷达目标与干扰信号在时-频-空
随着无线宽带通信的迅速发展和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分配无线频谱。这些设备对频谱的需求绝不是如今固定分配的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频率所能承载的。认知无线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及软件的快速发展,图像篡改变得越来越简单。那些人的肉眼很难分辨出的图像篡改,给新闻界、政治界、法律界、科学界和金融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引发了互联网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