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扬州6个地区白纹伊蚊感染Wolbachia的规律,分析扬州6个地区的白纹伊蚊线粒体DNA COI基因遗传多样性,初步探究内共生菌Wolbachia对白纹伊蚊线粒体DNACOI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为将来基于Wolbachia特性对蚊媒及蚊媒病的控制奠定基础。方法1.2017年7月-10月,采集扬州6个地区的白纹伊蚊,提取单只蚊虫的DNA,利用Wolbachia wsp基因的通用型和分型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统计阳性样本的数量,分析其感染规律。2.利用线粒体DNA COI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蚊虫DNA样本进行PCR反应,PCR产物经测序仪测序后,通过DnaSP5.1软件分析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3.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感染Wolbachia和不感染Wolbachia的白纹伊蚊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利用Wolbachia wsp基因的通用型引物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显示,扬州市6个不同地区的白纹伊蚊种群的感染频率在27.5%~67.5%之间;利用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感染A组的频率为0~22.5%,只感染B组的频率为5%~17.5%,共同感染A和B的频率为0~35%。对白纹伊蚊COI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所获得的序列用MEGA6.0分析的结果为:A+T含量为67.93%,C+G含量为32.0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28190,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33。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表明,邗江区、江都区采样点的白纹伊蚊聚成一小分支后又与广陵区和仪征区聚成一类,高邮市与宝应县采集点的白纹伊蚊单独聚为一支,该结果说明扬州不同的白纹伊蚊种群之间存在一定水平的基因交流。除了广陵区种群以外,其他5个种群中不感染Wolbachia的白纹伊蚊线粒体COI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数(Hd)、核苷酸多样性数(Pi)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均比感染Wolbachia的要高。结论1.扬州市白纹伊蚊种群体内感染Wolbachia表现出多样性,有Wolbachia双重感染现象。2.扬州6个白纹伊蚊种群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有一定水平的交流。3.感染Wolbachia的白纹伊蚊种群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均低于不感染Wolbachia的白纹伊蚊种群,Wolbachia对寄主的线粒体DNA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