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pNETs预后因素及其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探究影响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建立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研究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瑞金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进行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风险模型,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研究结果 5年术后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70.2%和7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G2 vs.G1:HR=8.107,p=0.003;G3 vs.G1:HR=115.470,p=0.000)、淋巴结转移(HR=7.274,p=0.023)、脉管侵犯(HR=2.805,p=0.027)是影响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肿瘤分级、淋巴结状态及脉管情况建立DFS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17。女性(HR=0.168,p=0.013)、肿瘤分级(G2 vs.G1:HR=3.927,p=0.151;G3 vs.G1:HR=86.319,p=0.000)、淋巴结转移(HR=5.140,p=0.014)、CA199>35U/mL(HR=4.890,p=0.017)与术后总生存期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淋巴结转移率为24.6%(30/12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G2 vs.G1:OR=3.340,p=0.044;G3 vs.G1:OR=4.679,p=0.031)。若排除肿瘤分级,女性(OR=0.311,p=0.016)、肿瘤影像学直径>2.5cm(OR=5.874,p=0.003)、有临床症状(OR=4.764,p=0.004)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肿瘤直径>2.5cm其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高于直径≤2.5cm的肿瘤(37.7%vs.7.5%,p<0.001)。ROC曲线显示肿瘤影像学直径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靠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意外发现的直径≤2.5cm的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极少出现淋巴结转移且预后良好。结论 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无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预后密切相关,DFS风险评估模型可较好的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影像学肿瘤直径是淋巴结转移的可靠预测因素,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直径≤2.5cm的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时可不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其他文献
地质雷达因其方便快速、测量高效、分辨率高等优点,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面得到迅速推广。文中系统介绍了地质雷达法检测的原理及其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并结合隧道检测工程实例,对隧道二次衬砌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对隧道边墙、拱腰以及拱顶衬砌厚度、密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边墙和拱腰的衬砌厚度、密实度基本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而拱顶是隧道衬砌的薄弱环节,应在施工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分析了隧道衬砌质量
目的探讨我院单中心对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同时比较我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以来,接受机器人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病理库搜集了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普外科手术后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的病例共152例,回顾病史资料并分析病例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外科手术方式。以2011年8月起选取同时期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比
第一部分胆囊癌组织中Linc00152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Linc0015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对胆囊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中Linc00152的表达水平。我们通过Pearson’s Chi-square法分析胆囊癌组织中Linc00152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
背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进行骨髓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的时间经常为诱导治疗完成后。为了更好的在诱导治疗期间调整化疗方案,亟需发现新的实用且准确的早期疗效监测方案。因此,化疗后外周血残余原始细胞监测可能成为理想的疗效评估手段。材料与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学方法,动态监测并计算患者诱导治疗前(D0)及诱导治疗后(D3,5,7,9)外周血原始细胞绝对计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得出第五天外周
目的:耳廓重建手术仍然面临一些困难。研究耳支架的雕刻方法可以减少耳廓再造的学习曲线,以获得自然的耳廓形态;外伤后耳廓部分缺失的重建是耳廓再造中的难点,传统的外伤耳分类,对手术指导意义有限。研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的分类系统对规范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乳突区凹陷的患者中,应用自体脂肪填充凹陷对后续移植的肋软骨支架存活是否产生影响尚不清楚,建立该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的研究可以为后续该治疗方
目的评估喉返神经挤压伤及横断伤后的自我修复能力,构建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区结合的神经营养因子,体内研究胶原管、层粘连蛋白及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区结合的神经营养因子构成的生物活性系统在喉返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喉返神经挤压伤及横断伤模型,术后3、6、10及16周分析声带运动、发声、喉内肌中营养因子蛋白量及神经组织学的变化。构建与层粘连蛋白结合区连接的BDNF及GDNF即LBD-BDNF及LB
目的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CVD病死率更是占CKD全部死因的50%。CKD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具体体现在促进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增加大动脉僵硬度(arteril stif
目的:通过应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评估特发性黄斑裂孔作为代谢研究对照组的合适性,并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的玻璃体液代谢变化特征,寻找生物标志物。方法:1.选取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8例,角膜移植捐献眼玻璃体液5例,应用氢谱核磁共振进行代谢检测,SIMKA-P+1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对代
目的:第一部分旨在探讨不同性别中,LAP,VAI和TyG诊断OSAHS的效率。第二部分旨在研究中国上海地区ESS,STOP和STOP-BANG问卷在门诊患者中对OSAHS的诊断效率,并单独讨论性别对诊断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至我院睡眠中心接受整夜PSG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需接受人体测量学与生化指标测量、ESS、PSG监测。第二部分研究的
“旋转曲线”是旋子模型及旋子流假说的重要内容,该曲线在气功外气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旋频曲线的存在,证明了意念对外气的调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