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课教学是目前小学德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程自从从1981年在我国的小学阶段开设后,一直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2001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述文件的精神,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部分首次提出了“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至此,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要构件的品德课程,已跃然于小学教育领域课程结构之中。品德课程开设至今经历了多次改革,在对学生行为教育方面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课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说教”“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再加上一些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道德行为的训练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目前小学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自编问卷调研、观摩、访谈等方式,对调查学校的品德课活动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增强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对策,以期为改善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现状方面和对策研究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的引言。首先,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命题。其次,整理、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小学品德教育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最后,对品德课的性质、活动教学法等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并且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活动教学、教学有效性及其应用意义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相关知识,选取石家庄市东三教小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品德课活动教学现状的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得出结论。第四部分,针对调查学校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目前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通过对影响品德课活动教学现状的因素及存在问题的综合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第一,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第二,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第三,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内容。第四,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评价。第五,进行实效性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