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著名诗人、作家、剧作家、国会议员,被艾略特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叶芝一生创作丰富并以诗歌著称,根据主题及风格变化他的诗歌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本论文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1915—1980)提出的语码分析理论,分析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内涵语码,解读其早期诗歌中所显现的对立诗学思想,试图为叶芝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通过分析叶芝早期作品中的水、岛、玫瑰等部分内涵语码的意义以及对十字架上的玫瑰、库胡林和佛格斯等语码的创新使用,发掘诗人早期作品中存在两种对立的诗学观。一方面,诗人是有着遁世思想的逃避主义者;现代社会的种种丑恶,使他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他又是积极的民族主义爱国者。他希望运用自己作家及诗人的身份为实现爱尔兰的独立及文化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总结国内外叶芝研究的现状并阐述巴特的语码分析理论。第三章集中分析叶芝在早期诗歌中内涵语码玫瑰、水及岛的意义,着重展示叶芝对于这些语码的传统意义的继承。第四章探索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内涵语码如十字架上的玫瑰、库胡林、佛格斯等意义的创新。叶芝在现代语境下启用时光十字架上的玫瑰,呼唤拯救女神解救现代危机;重新书写库胡林和佛格斯的神话,唤起爱尔兰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重塑英雄的祈望。第五章以前两章研究为参照,论述叶芝早期诗歌中两种对立的诗学观,即逃避主义与民族主义。诗人希望在现代社会寻找到阿卡狄亚式的乐土或是仙境来躲避尘世的烦扰;同时,他又有希冀借重塑爱尔兰神话与传说之机,增强爱尔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及自豪感,重建美好的精神家园。第六章是结论。 叶芝一生都在努力尝试,他将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爱尔兰的文艺复兴与个人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诗歌技巧和主题上不断精炼和创新。他对内涵语码的独特运用,丰富了诗歌主题和增添了诗艺技巧,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为推动本国文学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