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经济学界主要是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纵向关系进行研究。在纵向关系的研究中,纵向一体化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发展模式。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现实经济中,纵向整合发展模式更显示了它存在的优势,具有更广泛的研究空间。本文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对我国煤炭企业纵向整合进行研究。论文在对企业纵向整合理论进行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选择纵向整合的推动因素。其首要推动因素是交易成本的“三要素”(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但是,面对现实的、动态的经济社会,经济学界提出了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企业纵向关系的问题时,会存在片面性、静态性、同质性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结合煤炭企业自身资源的特性,论文引入了“第四重要素”——扩展因素(环境因素、市场因素、资源因素),不仅能够较好的分析煤炭企业选择纵向整合的动因,同时也是对交易成本理论的完善和扩展(环境因素克服片面性、市场因素克服静态性、资源因素克服同质性)。论文进一步将影响煤炭企业纵向整合交易成本的因素归结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并探讨了煤炭企业纵向整合后的利益,即消除双边交易效应,获得规模效益,提高对未知事件更大的适应性,有效解决交易的冲突等。在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模式分析中,论文研究了纵向关系的三种组织治理模式(市场组织治理模式、中间型组织治理模式、层级组织治理模式)与交易匹配的关系,通过契约法的差异、激励强度的差异、管理控制的差异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三种组织治理模式,得出了中间型治理结构模式较市场治理结构模式、层级治理结构模式能够在节约交易成本的同时降低激励效应的减少,纵向整合模式更适合煤炭企业长久发展的结论。在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整合机制分析中,论文认为,沟通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竞争谈判机制、激励监督机制是保证煤炭企业实施纵向整合的稳定运行,也是煤炭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保障,更是整合后顺利和高效运营的制度保证。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煤炭企业纵向整合的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证实,煤炭企业实施纵向整合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