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口预期寿命为代表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群众关心的这一焦点问题呢?“看病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以药补医”机制。该机制最早出现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其他政策的配套,没有引发太大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这一体制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弊端。由此产生了诸如医生诊疗行为不规范、医生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现象,“收红包”等现象长期存在,药价虚高,并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看病贵”的现象不仅有药品生产企业的问题,而且在药品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还有在缺少政府财政投入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为维持运行对高价药的逐利需求。有鉴于此,中央政府从2009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政策,开启了新一轮的医改(俗称“新医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是此次医疗改革的重要体现。三明医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样本。三明医改的成功之处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群众看病负担有所减轻。二是医院的实际收入大幅提升。三是医保统筹基金扭亏为盈。三明医改为全国医改的推进提供了经验和参考。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根据2010年五部委颁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目标是“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药品加成收入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足;第二,医疗服务价格无法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刺激医生转向大处方;第三,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利益链条;第四,医保付费制度存在缺陷。本文对比了三明医改和北京医改政策,无论何种模式,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后的补偿主要来自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肿瘤医院作为典型的专科医院,药品加成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综合性医院更高。在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肿瘤专科医院将面临更大的收支压力。取消药品加成不是简单的药品降价,而是通过破除“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切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条,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让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医生可以获得正常的合法收入,让医生活得“有尊严”,让百姓能够“看得起病”,让政府医保收支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医院通过内部绩效考核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通过典型调查,本文获得了江西省肿瘤医院的相关数据。本文还分析了在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江西省肿瘤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弥补资金缺口:第一,调整医疗服务收费的标准,如提高三四级手术等项目收费、放射治疗费、多学科综合诊疗专家会诊费等。第二,增加政府投入、加大政府补贴。第三,控制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第四,通过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第五,改革医保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