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改革,是对原有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旌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关系相当密切,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表现出合适的角色行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基础的角度对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探讨,以求对教师角色予以诠释和构建。 全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角色、教师角色的涵义:分析了教师角色实现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角色的探索和演变。 第二部分,阐述了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对传统教师角色带来的挑战,说明了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的趋势予以诠释。首先探讨了影响教师角色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矛盾心态与行为,探讨了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将教师角色转变归纳为: 1、由课程的规范复制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创造者;2、从课程知识的施与者转变为创造性的课程实践者;3、由课程分数的评测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4、由文化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不断自我完善的终身自我教育者;5、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研究者;6、从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到教育学意义上共生互动的对话者。 第四部分,讨论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环境与支持系统。包括坚定教师为本的课程发展观;营造改革的社会氛围;注重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确立课程改革激励机制;课程政策中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建立课程决策者、课程专家、教师、社会代表等多边互动的合作机制;物质资源和时空资源的支持与保障;改变偏重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