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enophiles),是影响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危害极大的森林外来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以来,已经累计给中国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上千亿元。浙江省是受松材线虫病危害最严重的省份,自1991年发病到2005年,累计发病面积34万余hm2,造成3300多万株松树死亡,3400 hm2林地因松材线虫病连续危害退化为荒山,疫区相关农副产品和林产品的流通和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松材线虫病已经威胁着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对松材线虫病的环境影响分析,并对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评价和对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的基本结论是:(1)在分析松材线虫病发生传播蔓延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参与性诊断方法,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环境影响。松材线虫病的环境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的十六个方面。(2)通过筛选适用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构建松材线虫病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年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经济评价。2004年因松材线虫病损失6.21亿元,相当于当年浙江省GDP的0.055%,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的0.634%,影响了浙江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在折现率ic=10%的条件下,浙江省2000-2005年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到2004年即以全部收回治理成本,到2005年取得了6653.35万元净现值。工程治理IRR高达33.63%,远远超过了ic=10%,松材线虫病治理成效显著。提出了治理阈值并进行分析。(4)针对浙江省松材线虫病治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森林健康理论为指导,深化科学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提升对有害生物治理的关注度和支持力;有奖有惩与必要的补偿相结合的经济手段;实施行政问责制,增强松材线虫病治理相关部门的责任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