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教科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力和实现跨文化理解的重要载体。大学英语教科书如何阐释和建构他者,对塑造大学生的他者文化观,引导大学生如何看待他者,与他人相处,形成跨文化理解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不仅有利于推进批判教科书研究中有关“他者问题”重要议题的研究,对认清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内涵,理解大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变迁的本质,改进大学英语教科书文化选编现实,实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旨归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文化表征理论,以他者为切入点,将大学英语教科书视为一个有关他者的文化表征系统,在共享文化信码的作用下使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产生意义。为分析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轨迹并诠释变迁背后的文化政治学意义,本文建构了大学英语教科书“他者”文化分析框架,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代表性的12套40册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465篇他国篇目进行了纵向历史考察、横向比较分析以及综合表征理论探讨。本文分别从“变了什么”“怎么变的”“变得如何”“应该如何变”四个层面探究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轨迹以及变迁背后的深层意义。具体而言,采用内容分析法辅以历史考察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教科书知识选择的三个背景因素“社会、学科、育人标准”的历史考察和教科书“他者”文化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历程、特征,探讨他者表征和文化意义制造的过程和本质,并基于变迁可能带来的问题,构建理想的大学英语教科书文化选编路径,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大学英语教科书利用他者表征策略建构了自我想象的西方他者。本文基于对465篇他国篇目数据的统计分析,借鉴外语教育史文献中对于大学英语教材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将本文中的大学英语教科书他者变迁的历史发展分为初步形成期(1949-1965)、严重破坏期(1966-1977)、恢复发展期(1978-1998)和稳定发展期(1999-2019)四个阶段。基于他国篇目中所提及国家的频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确定7个主要西方强国作为内容分析的基本对象。通过对每一历史时期能够影响教科书知识选择和对西方文化态度的社会背景、学科背景和育人标准的历史考察,结合在他者文化分析框架下对每一时期的代表性教科书中主要西方国家文化的内容分析总结出每一时期他者的特征。研究发现,70年大学英语教科书在社会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利用不同的他者表征策略,形成了四个时期不同的他者特征。分别是:二元对立策略下的“对立的资本主义他者”,排除与否定策略下“不在的资产阶级他者”,简化和约化策略下“对等的英美化科技他者”,以及本质化策略下“共在的美国化人文他者”。第二,大学英语教科书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本建构了“唯我性”他者。在分阶段历史考察他者变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横向比较分析归纳70年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特征。从教科书内部主要七国文化内容演变特征、教科书外部影响因素与他者变迁的互动关系特征,以及变迁向度和程度的总体特征三个方面,再一次比较分析归纳后发现,我国大学英语教科书内容呈现出一个“积极取向的、美国化、科技先进、社会不平等”的他者形象;教科书内外部互动关系变迁呈现出一种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本的“唯我性”他者特征,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下的以社会制度分歧为呈现他者角度的变迁时期和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以社会文化差异为呈现他者角度的变迁时期;总体来看,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呈现出一个突变与渐变交织的非线性发展过程。第三,反思他者变迁的历程与特征,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从本质上反映出国家权力主导下的唯我性“他者化”过程。借助霍尔的有关表征差异与权力、表征差异与认同之间的关系理论,本文将权力/知识和认同看作是表征的一体两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分别对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化表征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及大学英语教科书中他者化表征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具体论述,以此来论证大学英语教科书在国家权力主导下完成的唯我性“他者化”表征实践过程的本质。文章发现,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总是处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唯我性”自我与他者关系中,即要么处于主体性的自我与他者关系中,与自我是对立的关系,他者处于依附于主体文化的地位;要么处于主体间性的自我与他者关系中,与自我形成互惠平等的利益关系。同时,文章就他者化表征实践可能产生的不平等问题做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为进一步突破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化困境奠定了基础。最后,论文提出了“他者性”大学英语教科书文化选编的路径构想。依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代表性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变迁历程、特征、本质及其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为了解决大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他者化表征实践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大学英语教科书文化选编首先应该平衡社会需求与人的主体性关系,注重教科书文化选编中的人的主体性发挥;其次应该平衡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构建教科书文化的“文化多样、世界一体”多元一体化格局。在处理好两大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列维纳斯的他者性理论,从“肯定他者性”、“建立对他者负责的非对称关系”和“面对他者”三个层面,论述了以肯定他者性为基础,确立自我对他者负责的非对称性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模式,以便建构“差异与共生”并存的文化共生有机体,达成文化间真正“平等”的交流、对话和理解的“他者性”大学英语教科书文化选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