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在三峡库区的库首至库尾间首、中、尾分别选取三地:秭归县、云阳县及忠县石宝镇进行案例分析,以期较全面地反映三峡库区移民城镇建设管理的整体情况。并通过对三地移民城镇建设管理的具体情况分析,解释了在三峡库区的城镇迁建及建设发展中,导致社会、经济、历史、地理、交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等多方面复杂问题盘根错节、一时难以解决的根源是在于经济管理体制的不畅,在这一体制性因素的制约下,加之三峡库区建设发展中的主客观原因,致使三峡库区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三峡库区特色的个性。三峡库区的城镇建设与库区移民安置紧密相关,实际上,该地区的城镇建设应该是“移民城镇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移民作为加快城镇发展的一大契机。在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三峡库区现在的实际情况,本文首先提出在城镇建设管理过程中,引进市场化机制以促进库区城镇建设的体制创新,从而节约制度成本,提高库区移民城镇建设的质量,为移民城镇的未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库区城镇政府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转化政府职能,提高管理城镇经济的水平,建立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体制。鉴于三峡库区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来实现体制创新的制度安排,本文接着引入了非赢利组织这一组织创新概念,提出在政府主导的体制创新过程中,扩大移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与广度,并以此加快城镇建设的市场化进程。在有利于促进库区的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有利于移民的安置。总而言之,本文就是通过对三峡库区移民城镇建设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提出体制创新的政策建议,帮助实现通过促进库区城镇建设来实现移民安置的近期目标以及加快库区经济全面发展的远期目标。